國際在線江蘇頻道報道(陳小雨):近年來,江蘇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互聯網+”戰略部署,大力推進“互聯網+教育”建設,初步探索出了一條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發展的“互聯網+教育”江蘇之路。教育部發佈的《中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報告(2018)》顯示,江蘇基礎教育信息化綜合指數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第二,教育信息化對教育現代化的支撐引領作用逐步顯現。

江蘇省教育數據中心 攝影 陳小雨
出臺政策支持 強化頂層設計
江蘇省委、江蘇省政府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工作,堅持將教育信息化納入智慧江蘇建設的整體規劃,並作為《江蘇省“十三五”教育發展規劃》的十大重點工程之一。
7月,江蘇省教育廳出臺《江蘇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構建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教育服務供給方式、教育治理模式,探索“智慧+”條件下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此外,江蘇省教育廳聯合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出臺了《智慧校園建設指導意見》,旨在以智慧校園建設為抓手,引領和帶動全省教育信息化水準實現整體提升。
打造“兩個課堂” 深化資源供給
2019年以來,江蘇省立足解決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均引發的“擇校熱”“補課熱”以及鄉村學校師資力量匱乏等教育熱點難點問題,大力推進“名師空中課堂”與“城鄉結對互動課堂”這“兩個課堂”建設。

工作人員解説江蘇省“名師空中課堂”平臺 攝影 陳小雨
“名師空中課堂”是統籌江蘇省名優教師和優質課程兩大資源,打造的高度信息化、智慧化、個性化的網絡學習平臺。此外,江蘇省內中小學四位專家精心策劃並錄製了“開學第一課”。9月1日晚7點30分,“開學第一課”在電視端和網絡端同時播出,得到了家長與學生的廣泛關注。
為解決農村薄弱學校優質資源及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的問題,江蘇省啟動“城鄉結對互動課堂”項目建設,聚焦課堂教學主陣地和教育信息化精準扶貧,利用互聯網技術實施城鄉結對精準幫扶,實現課堂同步互動、資源同步共享、教師同步研修,有利於促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
搭建監管平臺 優化教育治理
江蘇省緊緊圍繞教育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從提高管理效率入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校外培訓機構、師德師風、陽光食堂等“互聯網+”監管平臺建設。
據了解,校外培訓機構監管平臺已向社會公開發佈針對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3402家。師德師風監管平臺已有83萬多名教師簽署並上傳了拒絕有償補課承諾書。陽光食堂監管平臺已在江蘇省上線運行,共註冊學校14503所,實現了從資金安全、食品安全給學生校內就餐上了雙重保險。
此外,江蘇省圍繞人民群眾辦事堵點問題,配合省政府實施的“一網通辦”工程,積極推進教育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和數據共享。江蘇省已完成教育管理信息系統門戶搭建和集成,構建了教育數據管理等標準及規範體系,並向社會提供了中小學學籍查詢、教師資格認定、全省學校(機構)代碼信息查詢等“一站式”便民服務,有效提高教育信息化服務精準化、便利化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