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頂層設計引領全方位保護傳承利用 書寫千年運河的江蘇精彩
世界運河城市論壇暨世界運河大會9月26日起在揚州舉行,來自全球的運河城市和國際組織代表將聚焦運河保護、傳承、利用的中國模式和江蘇行動。在保護傳承中科學利用永續發展,讓流動的文化澤被當代啟迪未來,江蘇正為千年運河書寫著新時代的精彩。
在淮安,總投資28.7億元的中國漕運城、板閘遺址公園正在建設中。4年前,板閘遺址的發掘被認為是中國大運河申遺後最重要的考古發現,當地政府出資3億元收回土地,對地塊內的文化遺産進行保護、修繕和布展提升,淮安裏運河文化長廊繼河下古鎮、清江浦景區後,再添文化遺産保護和價值弘揚的典範。
精彩的運河故事,在江蘇運河沿線及相關城市不斷上演。淮安打造“運河之都”,揚州做靚“運河原點”,無錫建設“江南水弄堂”,蘇州再繪“姑蘇繁華圖”……大運河江蘇段正日益成為高品位的文化長廊、高顏值的生態長廊、高水準的旅遊長廊,助推“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
開鑿歷史最早、流經城市最多、文化品位最高、代表性標誌最集中、目前使用里程最長……江蘇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更需要頂層設計。9月24日,江蘇省人大常委會聽取《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決定(草案)》的説明。土地出讓或劃撥前實行考古前置,加強主河道兩岸生態空間管控,培育旅遊精品路線,發展綠色産業、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産業,立法保護的要求具體而明確。與此同時,《江蘇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保護規劃》也完成了多輪審議,以系統性思維為江蘇大運河文化帶描繪了宏偉前景。
作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重點建設區,江蘇省將其文化價值提煉為國家治理的中國智慧、經濟運行的國家命脈、多元文化的融合渠道、治水思想的經典表達和革命精神的弘揚基地這五大內涵,形成由22個核心展示園、25個集中展示帶和148個特色展示點構成的佈局結構,運河與生活、歷史與未來在運河沿線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從盤門到虎丘,3.1公里濃縮著運河蘇州段的精華,是老蘇州的縮影,吳文化的窗口,早在一年前,蘇州就舉辦了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國際設計工作坊,以國際視野規劃運河藍圖。
流淌千年的大運河,至今仍是一條黃金水道。京杭運河80%的全年通航里程在江蘇,通行2000噸船隻的航道全部在江蘇,2018年,大運河江蘇段貨運量約4.8億噸,相當於8條京滬高速或4個葛洲壩的運量。與此同時,水運比陸運運費更低、更加環保,據估算,大運河江蘇段每年可節約社會運輸成本近200億元,減少柴油消耗近300萬噸,減少大量的廢氣排放。
水是運河的靈魂和神韻,建設大運河文化帶首先要做好“水文章”。2019年6月,省委宣傳部、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文旅廳共同舉辦的“尋找大運河江蘇記憶”活動發佈了40個最美運河水地標,世界開鑿最早的運河胥江、絕版江南水弄堂無錫清名橋、從卡脖子段到黃金水道的湖西航道、凝聚紅色基因的常州三傑紀念館、承載張謇實業救國夢的南通大生碼頭、全國最繁忙的內河船閘揚州施橋船閘……古老運河在今天仍然輝煌,令江蘇兒女自豪。其中的揚州三灣——凝聚著古代水工智慧的地方,搬遷了工廠企業,清理了垃圾堆放場,即將興建大運河當代新地標——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博物館布展將以大運河發展變遷為脈絡,以大運河全流域、江蘇段特質為重點,展示大運河帶給民眾的美好生活。
煥發生機的運河水,為沿線城鄉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徐州窯灣古鎮,歷史上鼎盛時曾有18個省的商會和會館,10個國家的商人和傳教士在此匯集,而在今天,它成為新沂全面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引擎。退圩還湖,治水治污,打造330平方公里的“不開發區”;10公里水環形成8平方公里“城市綠肺”;高標準建設50公里休閒農業帶,挖掘“一山一湖一古鎮”旅遊資源,實現農文旅深度融合;將大運河引入腹地建起新沂港,發展內河集裝箱運輸,貨物到達西南、沿海和蘇南的成本可節約15%—30%……
一條運河流淌2500年,它滋養了兩岸兒女,孕育了燦爛的文化,也塑造著未來模樣。時代提出了運河的大命題,而今天的江蘇正在書寫精彩的答卷。(新華日報 記者 王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