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開發健康醫療等超級應用,單向信息推送變多元互動,服務範圍擴展到都市圈 “我的南京”APP將“變變變”
互聯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快速融入各行各業,其中就包括智慧城市的打造。如何讓城市更智慧?智慧南京將在哪些方面佈局?在10月16日上午舉行的2019智慧江蘇發展論壇上,與會專家展開頭腦風暴,為智慧城市打造建言獻策。
綠色低碳、智慧製造是智慧城市建設根基
“綠色低碳、智慧製造是智慧城市的根基。要建設智慧城市,工業必須調整結構、根治污染,要轉變産業結構和生産方式,改變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表示,近年來,我國智慧城市産業發展迅速,智慧城市數量不斷增長,全國664座城市,有超過500座明確提出構建智慧城市相關方案,目前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已達290個。
李毅中認為,智慧城市建設,綠色低碳、智慧製造是根基。比如,世界著名的紐約灣、舊金山灣、東京灣都是製造業中心,佔據製造業的制高點,它們同時也是智慧城市的典範。建設智慧城市,工業必須調整結構、根治污染,加快企業特別是重化工企業的技術改造,而且技術改造也要突出綠色低碳和智慧化,包括數字化車間、智慧工廠等。此外,智慧城市打造要同步加速數字經濟發展,要把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納入總體佈局,實現“數字産業化”,在核心元器件、高端晶片、基礎軟體、無線通信、積體電路等關鍵環節加快實現自主可控,重點建設信息基礎設施,比如5G網絡、數據中心等。
“我的南京”APP正開發健康醫療等超級應用
南京市大數據管理局2019年1月16日正式掛牌,主要負責全市大數據整合管理、開放應用及智慧城市建設、電子政務管理等工作。
該局副局長陶為波介紹,在智慧城市建設上,南京已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2019年8月,《南京市政務數據管理暫行辦法》正式發佈。可持續運營是智慧城市建設面臨的主要挑戰。過去智慧城市建設以政府投入為主,將難以為繼,條塊化、科層制的建設和組織模式也必須反思,要探索形成政府引導、公眾參與、市場主導、互利共贏的建設運營模式。
陶為波透露,南京在學習借鑒新加坡、上海等城市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將重點做幾件事,其中包括,目前已有430萬實名註冊用戶的“我的南京”APP將提檔升級,開發完善城市交通、健康醫療等超級應用,服務方式從單向信息推送轉向多元互動,服務對象從個人擴展到企業,運營模式從政府全包到政企合作,服務範圍從本市擴展到都市圈及更大區域。目前,已經啟動全市自然人和法人統一身份認證平臺及主數據模型項目建設;與南京大學、航天科技、中科院等院所機構的國內頂級專家及頭部企業,在“生態眼”“安全眼”“雪亮工程”等項目的基礎上,匯聚城市物聯網數據,並積極嘗試全新的數據採集方式,打造實時動態多源的“城市之眼”感知平臺。
江心洲要打造國際水科學應用示範區
2018年底召開的南京市委全會提出,重點支持建鄴區依託中新生態科技島先行先試,打造中新智慧城市示範區。中國智慧城市論壇副理事長、南大智慧城市規劃設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旻介紹,公司參與了這一課題研究。
李旻介紹,新加坡·南京生態科技島啟動建設已有10年,是南京對外經濟技術合作中最大規模的整體合作項目,將扮演“火車頭”角色,探索新寧兩地更多合作機會。未來擬將新加坡·南京生態科技島建設成為國際水科學應用示範區。在保護和提升江心洲現有生態的基礎上,突出以高端産業為主導的綜合性生態開發。預計建成後年均稅收達20億元人民幣以上,帶動10萬人就業。此外,還將利用人工智能實現島嶼的智慧升級,其中當前已佈局的包括車路系統、自動駕駛、人工智能防汛體系等。(南京日報 記者 毛慶 梁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