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江蘇銀行加快金融科技運用,實施運營業務流程再造,推動服務模式創新,全面推進櫃員轉型,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全行櫃員通過轉型減少1100多人,櫃面日均交易量精簡70%,智慧櫃檯主要業務功能遷移率達到96%,對私客戶業務辦理效率提升近3倍,讓客戶享受到了更簡單、更直接、更高效的服務。
提速:流程重塑,節省2/3業務辦理時間
傳統模式下,個人至櫃面辦理開卡、簽約業務,需要填寫開戶申請書並在相關協議上簽字,櫃員需要對客戶填寫資料的完整性及規範性進行審核,容易發生客戶誤填導致需要重復填寫的情況。對此,江蘇銀行重塑業務辦理模式,引入人臉識別、電子簽名、電子憑證、電子印章等金融科技,通過智慧櫃檯設備讀取客戶身份信息自動幫助客戶填寫開戶信息,辦理時間只需傳統櫃面業務處理時間的三分之一。
據悉,江蘇銀行推進對私交易無紙化改造,減少憑證及回單列印2100萬份,業內首創授權機器人模式,智慧化授權佔比達50%,櫃面個人業務憑證精簡近一半,實現代收代付業務全面線上化。
江蘇銀行還不斷創新業務處理模式,業內首創櫃面二維碼收費模式,覆蓋櫃面所有對公、對私業務收費種類,方便客戶快捷繳款,大幅減少櫃面零星現金業務量。對公微信預開戶及備案使用流程機器人,業務辦理用時縮減2/3。本、匯票業務實現線上預約線下簽發,業務量佔比達80%,平均櫃面辦理時間節約75%以上。
變身:大堂經理變“服務經理”,客戶享更好服務
為適應未來網點全面轉型需要,江蘇銀行實施了崗位整合,將櫃員、大堂經理等角色整合為“服務經理”,賦予整合後服務經理全新的崗位內涵和綜合性業務權限,打通櫃檯內外崗位壁壘,增強網點的服務行銷能力。
“服務經理業務素質更加全面,全流程、面對面為客戶提供服務。客戶進入網點後,即解答客戶業務諮詢,對於簡單業務可輔助客戶至智慧櫃檯直接辦理,對於複雜業務可協助客戶進行預處理。”江蘇銀行運營管理部相關負責人告訴央廣網記者,“例如,新客戶預購買我行産品,傳統模式下,客戶需先取號排隊至櫃面辦理個人賬戶開戶,再到理財經理處進行諮詢、雙錄,確定産品後再至櫃面簽約、購買。現行服務經理模式,銀行服務人員不再是坐在櫃檯等待客戶,而是前置到廳堂,主動迎接客戶,客戶一進入網點,就可以從服務經理處諮詢我行産品信息,服務經理在為客戶介紹産品的同時,即引導客戶至我行智慧設備辦理開戶、簽約手續,待相關功能開通後即可自助購買理財産品,實現一站式客戶服務。”
2019年上半年,江蘇銀行網點櫃檯精簡了逾1/4。該行加強了網點運營資源統籌管理,合理設置勞動組合,完善網點業務趨勢分析、人員排班調度,全面構建協調運轉、執行有力、控制有效、服務有序的全新網點崗位體系。推進網點自助設備、智慧設備等廳堂設備的整合、功能升級與系統改造,打造空間佈局合理、設備整齊有序的自助服務區,為客戶提供全新運營服務模式。
安全:業內率先推廣活體檢測技術,風控能力大提升
針對櫃員轉型和流程再造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隱患,江蘇銀行建立與之配套的運營風險預警體系,從傳統的事後監督模式轉向事前、事中、事後相結合的風控模式。
例如,江蘇銀行在業內率先在網點推廣活體檢測技術,實現全行低櫃、智慧櫃檯、可攜式發卡機人臉識別活體檢測功能,大幅提升運營風險管控力度。傳統活體檢測需要客戶配合進行點頭、眨眼等多個動作,通過率低、體驗度不夠理想,而江蘇銀行通過配置新型攝像設備,升級人臉識別技術,可以在客戶無感的情況下,達到活體檢測的要求,在保證客戶良好體驗的基礎上,有效管控業務風險,保障客戶權益。
蝶變:“運營發動機”智慧變革,打造未來網點新生態
央廣網記者了解到,江蘇銀行在櫃員轉型後全行凈減少1100名廳堂服務人員。按照智慧運營的總要求,江蘇銀行集成了金融科技應用,由內到外、從後到前、從技術底層到客戶體驗進行系統性變革。
“全面推進櫃員轉型,必須堅持深化改革、加快改革,大量的工作通過智慧化來解決,實現線上線下無縫對接,提升客戶旅程端到端的品質與效率,增強客戶體驗,打造運營競爭優勢”,江蘇銀行運營管理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通過走訪基層,開展現場調研,詳細分析客戶行為及客戶結構,精準分析每個網點的具體情況,獲取全行所有網點的數據,了解客戶服務需求,確定改革的方向。”
該負責人告訴央廣網記者,江蘇銀行將進一步加速智慧應用,持續豐富線上業務品種,創新線上業務受理模式,智慧識別和引導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實時業務辦理協助及在線服務,讓客戶享受更加高效快捷的服務及人性化的互動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