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非遺為旅遊添彩 在南京民俗博物館領略指尖藝術
作為蘊藏濃厚歷史文化的傳統技藝,非遺既傳承了一方文脈,又續寫了歷史華章。10月21日,“文旅融合看江蘇 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2019全國主流媒體專題采風團的近40名記者,在南京實地考察,探討文旅融合背景下,非遺資源轉變為文化旅遊産品的路徑。
南京市民俗博物館甘熙故居
走進南京市民俗博物館,這裡“很南京”,展示的南京地方特色民俗和非遺,是南京老城文化的見證和縮影。在這裡,遊客不僅可以領略傳統民居“九十九間半”建築的優雅精緻,還可以了解南京一百多項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觀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的精彩展演。
秦淮燈彩
眼下,古老的非遺正逐漸迎合時代的變化。秦淮燈彩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除了傳統宮燈、荷花燈、兔子燈外,還有十二生肖花燈。秦淮花燈非遺傳承人曹真榮坦言,以往的花燈用紙張、廢料來做,現在用竹子、鐵絲來扎,更經濟實惠了。如今,更多的年輕人喜歡用LED燈代替以往的蠟燭,既安全又環保。材料在變,但文化內涵沒有變,小小的花燈傳承了中國幾千年的悠久歷史,熱銷海內外。
金陵葫蘆畫
“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大馬,帶把刀......”這是很多老南京人耳熟能詳的民謠,葫蘆畫非遺傳承人張苗從民謠裏汲取營養,把民謠畫在葫蘆上,繪製了獨特的南京城門葫蘆。對於傳承非遺,他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説:“傳承好非遺,要堅持古典、本真,要有地區特點,要有現代元素。”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上傳統文化,對於文化傳承,張苗很有信心。
南京剪紙
絨花製作技藝
金陵竹刻
文化既來自於傳統,又延續為傳統。南京市民俗博物館非遺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南京市民俗博物館是南京地區唯一的雙博館,集中展示南京非遺及民俗文化。常年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普及非遺保護知識,並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深入學校、街道及社區,讓更多的青少年及市民朋友全方位感受非遺文化,為不同的社會群體搭建了親近傳統文化、傳承非遺的平臺。
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館裏,您可以觀賞20余項非遺項目的傳承人活態展演,領略南京100余項市級以上非遺項目的文化內涵,感受南京獨特的地域文化,現已成為南京市文化旅遊的一張珍貴名片。(中國江蘇網 記者 梅源 朱甄宇 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