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蘇州推動養老服務組織與醫療機構深度合作
醫養融合,讓老年人“老有頤養”一段悠揚的琴聲回蕩在音樂教室,演奏者卻是一名頭髮花白的老人;在檯球室,兩位老人神情專注,時而俯身認真端詳檯球,時而站起來整理球桿;在手工活動室,一名近百歲的老人,在護理人員指導下專注地做著手工……這一幕,在蘇州市吳中區瑞頤椿熹裏養老社區已是常態。當前,蘇州已將醫養融合工作納入養老服務事業整體規劃,積極推進具有蘇州特色的醫養融合體系建設。
“作為第一批國家級醫養融合試點城市之一,蘇州把堅持改革創新,強化政策托底。”蘇州市政府副市長曹后靈表示。蘇州正在努力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照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支撐、信息服務、醫養融合為輔助的“五位一體”養老服務體系,推動養老服務從“老有所養”向“老有善養”轉變。
優質護理,讓老年人“老有優養”
走進瑞頤護理院,溫馨的居家設計、精心安裝的各類行動輔助裝置令人眼前一亮。如果不是看到“藏”在綠植中的牌匾,很難讓人想到,這是一家醫養結合、主要面向老年人開設的專業護理機構。在護理院的護士站,一塊白板透露了“心意”,上面不僅清楚地記錄著每一張床位上長者的用藥、治療、護理情況,還記錄著當月“壽星”的生日以作提醒。
“在用藥需要調整時,醫護人員總會第一時間向我解釋原因,並説明藥品的功效,避免我的緊張和擔憂;生活中遇到的小問題,總是可以在表達訴求後第一時間得到解決。”2019年8月26日,82歲的王宜生在瑞頤護理院住院,從吃藥、接受護理到住院期間的瑣碎小事,王宜生用“無微不至”形容護理院提供的各項服務,更用“感動”二字表達自己的心情。
蘇州瑞頤護理院是一家民營醫養結合醫療機構。蘇州鼓勵社會資本舉辦護理院,早在2004年,就開始試點建設專門為失能失智、康復護理和臨終關懷老年人提供照護服務的護理院。不久前,蘇州瑞頤護理院拿到了“醫保”資格。以瑞頤椿熹裏養老社區為基礎,瑞頤護理院可同時為近200位老年人提供“居家式”醫養結合的護理服務。
護理院的出現,同時解決了老年人的養老和看病問題,不僅入住老人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狀況得以改善,原來疲於照顧他們的家人也輕鬆了不少。在蘇州天易護理院,乾淨敞亮的護理房間門口,張貼著各房間的床位醫生、床位護士及護理員的姓名,老人在房間裏有説有笑。“醫院裏沒法養老,養老院又不方便就醫。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在家庭、醫院和養老機構間奔波,護理院很好地解決了其中的矛盾。”蘇州天易護理院院長蓋麗平説。
在蘇州,以護理院、醫療機構老年病房和居家護理家庭病床為基礎,以居家養老服務組織護理站、養老機構醫務室為延伸,以養老服務組織、醫療機構合作為依託的老年醫療護理服務體系正在形成。目前,蘇州全市建有各類養老機構206家,總床位5.8萬張,其中建有護理院56家,護理型床位佔養老機構床位比例72.4%。
優化供給,實現“醫”“養”深度融合
“醫養融合內涵豐富,不能簡單的理解為給老人看看病、送送藥。它包括老年健康保健、醫療服務、康復護理、心理諮詢等各個方面。”蘇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譚偉良表示。早在2015年,蘇州便出臺《關於加快發展醫養融合養老服務的實施意見》,在醫養融合的實現路徑、資金補助、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許多新舉措,為開展醫養融合工作起到推進作用。
據統計,蘇州全市6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達到183萬,佔戶籍人口的26.02%,高於全國17.9%,快於全省23.04%。養老服務需求的重點,逐漸從單純的日間生活照料向醫療照護轉變。“銀發潮”來襲,做好養老服務已成為蘇州的緊迫課題。
實現“醫”“養”深度融合,優化服務供給是關鍵。“針對護理型床位緊缺的矛盾,除建立護理院等醫療機構提供護理型床位外,蘇州還明確要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應開設老年病科,鼓勵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上門開設針對失能、半失能老人居家護理的家庭病床。”蘇州市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與老齡健康處處長于可人説。目前已有15所二級以上醫院建有老年病科,護理站22家,養老機構內設醫務室22家。
實現“醫”“養”深度融合,還需優化區域供給。日前,蘇州市姑蘇區首家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吳門橋街道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正式啟用。該中心依託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內設6個臨床科室和藥械科、醫學檢驗科等專業科室,可為老年人提供24小時的全週期醫護服務,實現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深度融合。
區域性養老是蘇州探索創新集機構、社區、居家養老于一體的新型養老模式。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由公家建設、社會化運營,針對本街道、本鄉鎮範圍之內的老年人,旨在讓中低收入老年人住得進、住得起。按照計劃,到2020年,全市的鎮(街道)原則上應建有一家150張床位以上、以醫療護理為主、公建民營,具有保障功能的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
家庭病床,為“居家養老”保駕護航
拉直腿部,拍打膝關節四週,彎曲小腿,按摩後再拉直,反復多次……10月22日,記者在蘇州市姑蘇區友新新村見到金桂芳時,正好趕上潤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全科團隊上門為其查看病情。今年87歲的金桂芳患有有高血壓、冠心病等病史,生活能力基本喪失,長期臥床。因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困難,兒子辭職在家照顧。經過幾年的家庭病床治療護理,目前老人病情較平穩。
“申請家庭病床後,我們會根據患者當時情況,制定詳細的治療護理計劃,包括藥物治療和生活起居、飲食指導。”蘇州市姑蘇區吳門橋街道潤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王黎説。常規每週一次上門隨訪,進行病情評估和護理,如有病情變化可隨即上門查看病情,進行治療干預。2016年,該中心牽手大龍港敬老院啟動“醫養融合”聯合體模式,通過定期上門、建立綠色通道等方式,滿足入住老人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和健康需求。
家庭病床為老年居民就近就醫提供了便利。作為社區衛生服務的最佳形式和現代醫療服務模式轉型的創新形式,家庭病床主要針對住院就診確有困難的患者,服務對象包括年滿60周歲,長期臥床的慢性疾病、癱瘓在床及老年性癡呆等患者。截至2018年底,蘇州全年新建家庭病床3438張,有效緩解了居家養老的醫療護理需求。
為蘇州老人提供高品質的醫養融合服務,“落實”將成為新階段的工作主線。展望未來,蘇州將堅持以老年人實際需求為導向,積極探索具有蘇州特色的醫養融合體系建設,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健康需求。 (新華日報 作者王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