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世界著名詩人阿多尼斯攜首部中國題材長詩《桂花》來寧“我想寫更多作品獻給中國讀者”

阿多尼斯在揚子江作家周參加主題論壇。南京日報 通訊員 張俊哲 攝
“桂花樹,我要向你表白:你崇高而珍貴,普通又特殊,但又混雜于眾樹之間,這恰恰是你的可貴!”金桂飄香時節,享譽世界的詩人阿多尼斯攜著他的首部中國題材長詩《桂花》,開啟第八次中國之行,來寧參加第二屆中國江蘇·揚子江作家周,是其中重要一站。在先鋒書店,阿多尼斯與中國讀者和新老朋友見面,一起朗誦詩作,分享詩心,暢敘友情。
一場論壇:阿多尼斯博士論文帶來靈感
89歲高齡的阿多尼斯,出生在敘利亞,旅居巴黎,是著作等身的詩人、思想家、文學理論家,是當代最傑出的阿拉伯詩人,他的詩歌被稱為“當代阿拉伯人的文獻”。從2005年開始,阿多尼斯的名字就和諾貝爾文學獎聯繫在一起,歷年均是獲獎大熱門。
這次來南京參加中國江蘇·揚子江作家周,對阿多尼斯具有特殊意義。本屆作家周的主題論壇以“文學:穩定與變化”為主題,靈感來自阿多尼斯的博士論文《穩定與變化》。“這個觀點當時在阿拉伯社會引起非常激烈的爭論。很高興參加中國江蘇·揚子江作家周,今天的中國正發生著中國歷史上很可能也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巨大變化。那麼在中國發生經濟巨變的同時,我也想看一看中國的藝術和文學有沒有發生與之相匹配的偉大變化。”阿多尼斯説。
論壇上,阿多尼斯和法國作家多米尼克·西戈、英國作家西蒙·范·布伊,以及張大春、阿來、畢飛宇、李修文等著名作家展開碰撞與對話。
一個夢境:想寫更多關於中國的作品
中國江蘇·揚子江作家周舉行之時,滿溢的桂花香讓阿多尼斯想起了去年的中國之行。去年此時,同樣的季節、同樣的芬芳,讓他誕生了創作長詩《桂花》的靈感,他的前兩部中文版詩集的責任編輯、譯林出版社編審王理行當時就跟他約定,長詩寫好後,其中文版仍然在譯林出版社出版。“桂花香一直縈繞在我心中。寫這部長詩就像在寫夢境,是把我關於中國的夢寫下來。《桂花》寫完了,但中國的夢還沒有結束,我還有更多作品想獻給中國讀者。”阿多尼斯説。
譯林出版社工作人員介紹,去年阿多尼斯訪華期間,在廣州、成都、南京、皖南等地出席了多項文化活動。其間,他種下一棵以“阿多尼斯”命名的桂花樹,這也是國際上第三棵以他名字命名的樹。阿多尼斯告訴記者,《桂花》的阿拉伯文版尚未出版,中文版是《桂花》在全球面世的第一個版本。《桂花》譯者、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薛慶國表示:像阿多尼斯這樣在世界文壇具有重大影響的作家,以一首長詩書寫當代中國,堪稱中外文學交流史上的歷史性作品。
一段佳話:世界級大詩人把新作獻給中文版譯者
《桂花》字裏行間流露出阿多尼斯對中國的自然景觀和悠久的歷史文化的熱愛,以及他對中國人民的情誼。整部作品不拘一格,敘述、沉思與想像熔于一爐,語言瑰麗而奇峻,意象豐滿而密集,堪稱兼具思想性和藝術性的佳作。他眼裏的中國,“不是線條的縱橫,而是光的迸發”。
《桂花》上寫著“獻給薛慶國”,以此作為阿多尼斯對譯者的感謝和友情。薛慶國是中國阿拉伯語界的一流學者和翻譯家,是他把阿多尼斯引入中國並成就了當代詩壇的一個奇跡。薛慶國由衷感慨:“浪漫詩人阿多尼斯以這種獨特的方式,既對我這位中國譯者表達友好和厚愛,更對中國人文和自然表達愛戀和敬意。”親歷全過程的責任編輯王理行表示:“一個世界級大詩人把自己的新作獻給其中文版譯者,堪稱中外文學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 (南京日報 記者 邢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