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化試點同時開啟“面上創建” 田園鄉村從“盆景”變“風景”
特色風貌的鄉居、怡人的鄉風鄉情、可“造血”的本土産業,這樣讓鄉村煥發活力、讓村民宜居宜業的田園牧歌圖景,正在江蘇鄉野大地徐徐鋪展。江蘇省自2017年啟動特色田園鄉村建設以來,累計公佈3批136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11月13日召開的全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上傳出消息,目前,首批試點的45個村莊基本完成建設,其中南京市江寧區秣陵街道元山社區觀音殿等19個成效顯著的村莊,被命名為“江蘇省第一批次特色田園鄉村”。未來,江蘇省將全面啟動特色田園鄉村創建工作。
設計師下鄉,精心打造特色風貌
11月13日上午,溧陽市別橋鎮塘馬村,暖陽照耀下,幾位村民正在田間勞作,綠油油的蔬菜、多彩的花朵、特色小屋依次映入眼簾。塘馬村將專家顧問、鄉賢代表、村民代表等融入建設隊伍,設計師下鄉“陪伴”,每個項目從規劃到實施、再到建成運行,都有相關專業人員實時跟蹤指導,並根據村民意願和村莊實情不斷優化方案。村莊用“輕介入”“微改造”等方式,對磚瓦、木柴、農具等廢棄物或老物件靈活運用,讓閒置房屋、院墻花壇等在巧妙裝飾下,散發獨特鄉土氣息;鼓勵木匠、泥瓦匠等鄉土工匠參與村莊建設,用本地傳統營建手法就地取材,石片、竹子、青磚等鄉土材料在精心打造下,呈現出豐富多樣的鄉村風貌。
農民是鄉村的真正主人,設計師下鄉充分調研、聽取村民訴求,方能為各具特色的鄉村“量體裁衣”。我省邀請熟悉鄉村情況、熱心鄉村建設的設計大師、專家學者和優秀設計團隊等,實質性、全過程參與特色田園鄉村的規劃、設計和建設,推行規劃設計陪伴式服務,履行好設計師負責制。
蘇州市副市長蔣來清説,蘇州在推動設計下鄉中,建立高水準設計師名錄,科學確定村莊定位,還編制《蘇州市鄉村建設負面清單》,從技術層面框定建設紅線、給予負面警示。目前,全市試點村莊駐村設計師(含團隊人員)達96人,平均每月服務4.1次、服務時間32.7小時,累計出具署名意見642條。
塑形留魂,古村落煥發新風采
鄉村振興,核心在人。在村莊面貌煥然一新的同時,農民的精神風貌也需跟上。溧陽市住建局黨委書記、局長錢棟介紹,塘馬村租賃村民閒置房屋,將其改造成美音梨園、百合文苑、本鄉本土屋、書法教研基地等,吸引很多文藝團體入駐,讓村民體驗文化活動帶來的活力,打造“文藝塘馬”。
江蘇省要求各地在建設特色田園鄉村時,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深入挖掘、繼承、創新優秀傳統鄉土文化,加大對古村落、古建築、文物古跡、農業遺跡的保護力度,重塑鄉村魅力和活力,讓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煥發新風采。
蘇州在特色田園鄉村建設中,注重保護彰顯“西巷太湖原鄉”等特色原始村莊風貌,充分挖掘“祝甸水鄉金磚”“馮夢龍廉政文化”等特色文化和“肖家巷河陽山歌”等鄉風民俗,努力讓村莊有“顏值”、更有“氣質”。
“我們新建蘭址村農耕文化園,運用農耕器具打造15個微型景觀,組織文化惠民系列活動豐富村民文化生活。”東臺市委書記陳衛紅説。
到2022年,江蘇省將創建500個左右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同步帶動市、縣共同開展特色田園鄉村創建,力爭在全省建成一大批立足鄉土社會、富有地域特色、承載田園鄉愁、體現現代文明的特色田園鄉村,並將採用“以獎代補”的形式,對達到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評價命名標準相關要求的村莊予以獎補。
培育産業,激發村民創業熱情
溧陽市溧城鎮八字橋村禮詩圩,離城區僅5公里,依託區位優勢,村莊重點打造溧陽環城遊憩帶上的特色田園鄉村。村裏打造的荷花基地,高峰時一天觀賞人數最多可達數萬人。村莊與“喝了沒”線上平臺合作,創立5家共享農家廚房,63歲的陸阿姨便是參與者之一。她告訴新華日報記者:“很多城裏人來旅遊,會租用廚房做飯,我家房子一側就是菜園,各種時令蔬菜可供挑選,做一頓飯200元。”
像陸阿姨一樣,很多村民在家門口通過自主創業致富。目前村中由村民自主經營的土菜館、農家廚房有6家。村莊還盤活19戶閒置農房,用於公共活動和商業經營。各類社會資本的進駐,帶動300余人就業。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後,農民人均收入由之前的1.7萬元提至3萬元。
江蘇省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讓村民在家門口圓了就業夢、致富夢。南京市高淳區東壩鎮青山村壟上建設特色茶藝文創基地,運營“漫之淳”品牌,形成壟上碧螺春、壟上紅茶、精油皂等産品系列,僅這一基地就吸納本地村民就業創業70余人。
特色田園鄉村建設進入從“試點示範”轉入“試點深化”與“面上創建”並軌的新階段。江蘇省要求各地把産業發展放在優先位置,培育發展1個-2個産業基礎實、競爭優勢強、比較效益好的特色主導産業,積極培育品牌創建主體,力爭培育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知名品牌,打造更多叫得響的“後備箱商品”“伴手禮禮品”。(新華日報 記者 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