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帶來特色優質農産品吸引眾多市民駐足品嘗 南京展區,新型職業農民唱主角

帶有二維碼標識的南京地産螃蟹獲得參觀者青睞。

浦口藝蓮苑帶著蓮花衍生産品亮相博覽會。

11月19日,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在江蘇南京開幕。
本屆博覽會吸引了全國5000多名創業型新農民和1000多家創新型新企業參加,集中展示了我國農村創業創新最新成果和最高水準。作為本次盛會的東道主,南京市新型職業農民,在南京展區帶來了優質的農産品,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品嘗。
本次展會以各省為參展單位,江蘇館位於入口處的左前方,巨大的投影播放著江蘇農業最新的發展成果,引人注目。整個場館分創業創新典型人物、創業創新典型案例、創業創新平臺載體、創業創新政策保障四大區域,其中,典型案例區域擺放著不少農業新裝備,如一畝水面內可養40萬斤魚的養殖系統模型,智慧田園、智慧果園的沙盤等,這些都集中反映了江蘇省各類主體創業創新的成果。
江蘇館的講解員魯曼是一位農村創業明星,她大學畢業後回到老家濱海,從事火雞養殖,並帶動周邊2000多人創業就業,促進農民年增收5000多萬元。魯曼很盡職地向記者介紹,江蘇以佔全國不到4%、人均不足0.9畝的耕地,生産了全國5.5%的糧食、6.5%的蔬菜、3.9%的肉類和5.7%的禽蛋,貢獻了全國6.4%的農林牧漁增加值,將全省8000多萬人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這些數字我都背了很多遍,就怕一緊張會忘記。”
江蘇館內的右側區域是南京展區,展區負責人介紹,這次布展強調創新性和互動性,打破噴繪製作布展的傳統模式,融入園藝造景,以農作物為素材,以花、果、蔬、谷等農作物為材料進行布展,做到一步一景;此外,現場設立美麗鄉村網紅打卡點供參觀者拍照,還提供了特色農産品供市民品嘗。記者看到,南京展區分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三大板塊,出現在展板上的路曉華、陸超平、張明龍、陶長清等職業農民典型代表,成為了南京展區的主角,他們不時和來自兄弟省市的同行交流,還會拿出自家生産的優質農産品給市民品嘗。
80後青年創業者陸超平是南京農業大學博士,在辭去公務員的工作後,創辦了南京漁管家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他介紹,公司開發出智慧水産物聯網平臺及水産養殖智慧管控設備,實現水産養殖從“自動化”向“智慧化升級”,讓農戶可以“穿著西裝養魚”。目前,陸超平和他的團隊為400多家養殖戶提供技術服務。
在“農業強”板塊,一個智慧機器人吸引了不少參觀者的目光。南京日報記者嘗試掃描螢幕上的二維碼,不到十秒鐘的時間,就成功購買了一罐稻米。據了解,為把每一粒“金陵味稻米”及時送到消費者的餐桌上,南京市農業農村局、南糧集團聯合打造了“金陵味稻”品牌,形成從種植、生産、加工、包裝、銷售、物流、售後的完整産業鏈。南京稻米産業協會秘書長陳超介紹,這款機器人就是他們在農産品銷售方面的一個創新,“我們就是想借助於這種新的零售方式,讓‘金陵味稻’給更多的市民帶來更好的體驗。” (南京日報 記者 李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