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頻道消息:11月23日至11月24日,第七屆全國裏下河文學流派研討會在泰州市金陵國際會議中心召開。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徐可、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范小青等50多位國內著名作家、評論家、學者應邀出席活動。

參會嘉賓合影留戀

第七屆全國裏下河文學流派研討會現場
據了解,本屆研討會由魯迅文學院、《文藝報》社、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江蘇省作家協會、泰州市委宣傳部、南京大學文學院、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揚州大學文學院共同主辦。中國作協副主席、魯迅文學院院長吉狄馬加,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白燁分別發來賀信。
吉狄馬加在賀信裏表示,近年來,裏下河文學流派研究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無論在流派研究的深度、廣度,還是文學創作等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可謂創作與研究雙豐收。裏下河文學流派已成為中國文學版圖裏的重要版塊之一,成為當下全國文學界的一道靚麗風景。
泰州市文聯主席劉仁前致辭中説:“裏下河不僅是一個地理概念,還滋養孕育了裏下河文學流派,是當下中國文學版圖裏充滿活力和巨大潛力的流派。”

泰州市文聯主席劉仁前致辭

泰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飛致辭
泰州市于2013年起在裏下河地區周邊城市群中打出裏下河文學流派旗號,經過六年持續深入打造,在文學自身力量及文學與學術、文學與新聞、文學與影視的合力作用下,裏下河文學流派逐漸成為中國當代文學版圖中,得到廣泛認可的文學流派。
泰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飛在致辭中提議大眾攜手並進,從裏下河出發,由此到江蘇、至全國,共同構建起一個遼闊的文學版圖。
研討會現場,徐可發佈裏下河文學流派經典散文(1980—2019)入圍名單。這些作品的創作時間從1980年到2019年,16篇文學名家散文、10篇獲省級以上獎項散文、21篇具有裏下河風格特點及較大影響散文入選。
開幕式後,與會專家學者圍繞裏下河文學流派的審美特質、裏下河散文的傳統與新變、裏下河文學高地建設中的新生長點三個主題進行分組研討,展開熱切交流,並就如何發展壯大裡下河文學流派,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研討會現場
當天下午,裏下河文學流派作家作品分享會在泰州市圖書館舉行。活動現場共分享了《費振鐘散文選集》《半個父親在疼》《好日子萬萬年》《J先生》四部文學作品,四部作品的作者費振鐘、龐余亮、王樹興、湯成難分別暢談了自己的創作心得,並回答了讀者提問。在場的3位文學評論家還分別對四部作品的內容以及作者的創作風格進行了交流點評,200多名文學愛好者參加分享會。
11月24日,裏下河文學高地建設《泰州宣言》發佈,宣言裏提到:“我們身處偉大的時代,作為裏下河地區文學組織者和建設者,擔負著歷史和現實所賦予的重任,讓我們攜起手來,共享資源,定期交流,傳幫互助,利用已有的各種優勢,重視和培養青年作家健康成長,支持和鼓勵著名作家向經典和世界高峰邁進,共同為把裏下河建設成為中國文學的高地而努力奮鬥。”(文/圖 周衛彬 薛悠璐 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