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名南京大屠殺親歷者後代首次相聚南京 紫金山下共剪“和平之花”

克裏斯·馬吉、陸玲、山本富士夫共剪“和平之花”。 邵丹 攝
“謝謝你的祖父拍攝我媽媽,讓她成了最好的歷史證人。”12月12日,在第6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前夕,三名南京大屠殺親歷者的後代——陸玲、克裏斯·馬吉和山本富士夫,一起參加了在南京理工大學舉辦的“相聚紫金山下 共剪和平之花”主題活動。蹚過歲月的河流,三位老人首次在紫金山下相聚。
1937年12月,陸玲的母親李秀英被侵入南京的日軍殘忍地刺了37刀。美國牧師約翰·馬吉用16毫米攝影機記錄下了日軍在南京的暴行,拍攝到當時身受重傷的李秀英。這段長達105分鐘的珍貴影像震驚了世界,李秀英也被稱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活證據”。陸玲説,母親2004年去世,她生前有一個心願,就是希望和馬吉先生的後人相見,對曾經受到的救助和保護表示感謝。
早上8點半,陸玲到達南理工和平園。約翰·馬吉的孫子克裏斯·馬吉遠遠地就看到她,他快步走來,雙手合十致意,然後馬上緊握住她的手,連聲用中文説著“你好”。陸玲哽咽著向他道謝。
“當年,約翰·馬吉為了保護我媽媽還有中國老百姓,每晚就蜷在小沙發上睡覺,聽到外面有動靜,就隨時起身。”陸玲説,如今她完成了母親未了的心願,對約翰·馬吉的後人道一聲最真摯的感謝。
當天來到南理工和平園的,還有參與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日本士兵山本武的兒子山本富士夫。一看到陸玲,山本富士夫便主動迎了上來,和陸玲握手、擁抱。山本富士夫介紹,在戰爭前父親是一個農民,甚至連小動物都不敢殺,但通過父親留下的7本戰地日記,他發現了父親的罪行。山本富士夫前後60多次來到中國,通過講學、交流以及幫助中國學生,對父親曾經犯過的罪行進行深刻反思。
三個人相互攙扶,走過水杉林,來到活動現場後,和大學生們一起剪出了象徵和平的紫金草,在剪紙上鄭重寫下寄語並簽名,寄託他們追求和平的美好心願。“我們三個人雖然國籍不同、背景不同,但我們必須承擔的使命是一樣的。對和平的共同期待,使我們的手握在一起。”山本富士夫説。
一段影像、37處刀傷、7本日記,那是曾經的歷史痕跡;緊緊握在一起的三雙手,便是如今和平的願景。
在《紫金草的故事》合唱聲中,三位老人將各自的剪紙作品挂在了水杉樹之間的繩子上。寫滿了和平寄語的紫金草剪紙在冬日的陽光下隨風搖曳,溫暖了整片樹林。(新華日報 作者 黃歡 范傑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