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放大“眼球經濟”,深掘“棲霞寶藏” 一片“紅楓”做出大文章

新華日報 記者 邵 丹 攝

棲 宣 供圖
丹楓似火,燦若雲霞。棲霞山秋景,正在朋友圈裏刷出滿屏“紅”。一年一度的棲霞山紅楓節即將進入尾聲,但遊客熱力不減。新華日報記者從棲霞山景區管理處獲悉,2019年賞楓客流比2018年同期增長30%。
如何讓這一年一度的高光時刻,變為四季常有的熱鬧?如何讓浮光掠影、“打卡”拍照的觀光遊,變為常看常新、別有念想的深度體驗?放大“紅楓經濟”的眼球效應,深掘“棲霞寶藏”文化內涵,一個“棲霞勝境”的全新IP正深入人心。
延續“楓紅”,佈局四季全域遊
2019年棲霞山大不一樣,這是很多遊客的第一印象。“以前都説是來郊遊,一是説位置比較偏,二是説各種配套比較少。”每年都帶全家來登山賞楓的吳先生告訴新華日報記者,2019年觀感大不一樣,道路出新了,景區門面也漂亮了,“以前都是進景區才能拍照,如今在山門口就可以留影到此一遊”。此前完成的棲霞山周邊環境整治,紅楓路沿線景觀提升,景區配套全面升級,迅速刷新了這一“城市客廳”的門面顏值。棲霞山景區管理處相關人士介紹,雖然受到暖冬氣候影響,但得益於近年大規模的林相改造,補植了數萬株紅葉樹種,當下棲霞山仍值賞楓假期、層林盡染的壯闊景象不輸往年。據統計,2019年紅楓節參觀人數較2018年增長30%,高峰期間1天10萬人登山賞楓。
楓葉紅時,萬人空巷。其餘時節,遊客零星。這一長期困擾于棲霞山文旅産業的“潮汐現象”正在破局。南京棲霞山文化休閒旅遊度假區管委會主任姚學敏介紹,和前幾年相比,棲霞山的內涵發生了變化,有了更大的影響力、知名度和美譽度。接下來,要實現時間上由秋棲霞向四季棲霞延伸;空間上由棲霞山核心景區向棲霞山四週各旅遊景點板塊延伸;同時實現由觀光旅遊向休閒度假旅遊轉變。
“春牛首、秋棲霞”這一固有印象即將顛覆。新華日報記者了解到,棲霞山將依託”秋棲霞“的品牌效應,重點開發春季觀光旅遊産品。根據棲霞山風景區林相景觀改良計劃,在繼續種植紅葉樹種、彩色樹種的基礎上,將重點在龍山片區設計春花景觀,進行桃花、映山紅、紫藤以及丁香花的大面積種植,豐富遊客尋春、踏青的體驗,打造紫霞流芳、紅粉佳人——映日山花別樣紅,粉紅記憶——醉紅俏粉一二枝等網紅景點。
來棲霞不止看紅葉,“鄰居”華僑城歡樂谷2020年將開業,雙向賦能導流,棲霞山片區的客流量將迎來大幅增長。在整體佈局上,棲霞區正將棲霞山文化休閒旅遊度假區、南京華僑城歡樂谷、南京萬達茂主題樂園等大型旅遊項目穿點成線,整合其他旅遊資源,打造文化休閒旅遊目的地集群和城市開發新地標。未來棲霞山旅遊度假區的願景為“千年棲霞,山水智境;擁抱紫東,楓華正茂”。
流量“變現”,“棲霞寶藏”火起來
這一屆“紅楓節”,收穫的不止山間的人流洶湧。在新浪微博等線上平臺,#棲霞寶藏#的話題吸粉無數。而在一系列線下活動中,“棲霞勝境”全新IP正閃亮出道。
韓國學者樸炫真傾心棲霞山千佛岩:“這一石窟雖然規模較小,但其中蘊含了‘一帶一路’文化交流的‘密碼’。”在研究植物考古的新加坡學者蘇麗婷看來,除了滿目紅楓似火之外,棲霞山還是一座富含中草藥和地質文化的寶地。在紅楓節期間舉行的一系列論壇活動上,多位國外專家為棲霞山“代言”。
“棲霞山是一座文化寶藏,至少有山景文化、江河文化、歷史文化、佛教文化、地質文化、養生文化、茗茶文化等7種文化。這需要我們系統整理保護、挖掘、提升和呈現,”姚學敏表示,希望通過一系列文化活動,讓“棲霞勝境”這一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文化品牌重煥光芒,成為一個全新的IP。
從淺嘗輒止、匆匆來去的觀光遊,到流連忘返的深度體驗遊,這些書寫在詩詞典籍中、沉睡在山間的豐富文化遺産是“核心吸引物”。
“採茶非採菉,遠遠上層崖。布葉春風暖,盈筐白日斜。”茶聖陸羽採茶棲霞山的場景,遊客如今將可身臨其境。新華日報記者了解到,在龍山之巔復建的陸羽茶莊明年年中開放,這裡不僅是品茗懷古的好去處,還會是一座茶文化博物館。《了凡四訓》文化園、半館中草藥文化園、乾隆禦花園展廳等一批景點也將陸續與遊客見面。
更值得期待的是棲霞非遺文創小鎮項目, 這裡打造成為雲錦、金陵折扇、南京金箔等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地和文創基地。在規劃的棲霞老街裏,將實現非遺文創産品製作、展示、體驗、銷售一體化,帶給遊客全新的旅遊體驗。
棲霞山管委會聘請故宮博物院原院長、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擔任文化顧問,其“聘禮”就是一幅精美飛天瓷畫,讓人耳目一新。此“飛天”發現于棲霞山千佛岩,卻與敦煌飛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棲霞山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棲霞飛天”是他們最新打造的一個子IP形象,將和紅楓、古剎等一道,為棲霞山“代言”。
價值重估,發展熱土吸納千億投資
“就像紫金山成為城中山一樣,棲霞山也將成為城市中心的山。”牽頭從事紫東地區規劃編制的南京大學張鴻雁教授如是説。隨著長江經濟帶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寧鎮揚同城化推進等戰略交匯疊加,放眼南京加速推進紫東地區發展的大棋盤。棲霞山板塊這一“山水城林”集大成者,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機遇。
倍受矚目的南京地鐵6號線年底將正式開工,這一城市南北“縱貫線”北端終點站就設在棲霞山山麓。2022年運營後,從南京南站和祿口機場可以直達景區入口。區域“腸梗阻”迅速消除,天佑路下穿滬寧鐵路工程2020年將提前完工。屆時從棲霞山景區3公里可達地鐵4號線仙林湖站、2號線經天路站,紅楓新城區將與仙林大學城聯網成片。
高人氣、強配套,正吸引大量社會投資躍躍欲試。2019年棲霞山板塊列入省市重大建設項目就有4個。其中,棲霞山國際郵輪主題綜合項目具有風向標意義,項目總投資150億元,將打造全國首個江海聯運的綜合型國際郵輪母港。
棲霞區先後投入120億元用於房屋徵收和安置保障,2019年底前將基本結束棲霞山周邊房屋徵收工作。經測算,今後五年棲霞山綜合開發公司預計投入200億元,並帶動社會資本投入近千億元。翻開南京棲霞山文化休閒旅遊度假區的規劃,總用地面積約19.18平方公里的空間裏,規劃了棲霞山非遺文創小鎮、國際郵輪小鎮、何家山頤養小鎮、龍山度假小鎮、象山産業小鎮、棲霞山紅楓新城區六大功能板塊。其目標是,打造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文化與産業融合發展的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和新型城市化建設的典範。
棲霞區主要負責人表示,將圍繞創新之城、文旅之城、産業之城、生態之城建設,系統謀劃,用3-5年時間著力將棲霞山打造成為南京文旅産業的新地標。(新華日報 記者 仇惠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