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製造之美”頒獎典禮在我市舉行,57件産品榮獲年度大獎 智慧技術加持,老物件添新用途
國際市場環境挑戰重重,國內企業該如何應對嚴峻的出口態勢。由中國製造網、中國貿促會貿易推廣交流中心共同主辦的2019中國“製造之美”年度評選頒獎典禮暨高峰論壇日前在南京舉行,這場活動上,中國製造業企業用自己的“作品”為2020年的發展指出出路——以設計能力提升中國製造的議價能力與競爭力。
本屆評選共收到産品5917件,創歷史新高。在國內工業設計頂級大咖、資深國際採購商、知名業內專家們組成的評審團評審下,最終57件優秀産品拔得頭籌,分別榮獲2019中國“製造之美”金獎8個、銀獎33個、單項獎16個,獲獎企業49家。
南京日報記者在展示現場看到,在物聯網、雲計算、智慧感測器等的“加持下”,曾經平淡無奇“小物件”打開了新市場。一枚小小的印章,從古至今,變化都不是很大,但是當它和智慧硬體融合時,劃時代的産品出現了——智慧印章。南京日報記者看到,這個新産品是給普通印章安裝了智慧硬體,手機裏下載APP,管理者就可以實現對印章的“使用前可控,用途中可監控,使用後可追溯”,安全系統大大提高。
馬路上最常見的交通路錐産品,還有什麼改良空間?在工業設計師奇思妙想下,路錐的反光條升級了,增加了太陽能供電,更加醒目。更厲害的是,設計師為路錐引入了物聯網技術,遇到交通意外,車主將路錐放到馬路上,路錐會自動將位置、路況、佔據哪條車道等信息即時傳遞到雲端,再轉給各大導航APP,為後來的車輛提供警示。
連服裝面料的製作都有了顛覆式改變,3D列印羽絨科技面料問世了。南京日報記者看到,全新的3D列印為面料增添了材料間的巢狀架構,細軟的白鵝絨填充進去,保暖又輕薄。而雨傘也變得不普通,傘面鑲嵌了柔性太陽能板,雨傘內部安裝了小吊扇,夏天走在戶外,人們再也不怕熱了。每一個獎項的背後都是中國工業設計和製造發展水準的一個縮影,體現了製造行業對這些蘊涵著“中國匠心”産品的肯定。
作為評審之一,IG Design Group Americas戰略採購總監曾金説,設計將成為提升中國製造國際議價能力的工具。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石振宇表示,設計創新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連接市場、研發和製造的關鍵環節。設計創新應當具備服務産品創新全生命週期的能力,在“需求定義—創新創意—技術研發—工程設計—生産製造”環節中發揮要素組織和整合能力。
組委會介紹,今後評選還將持續拓展與各地政府機構、行業協會、高等院校、工業設計類評選賽事、海外商協會的合作,圍繞人才培養、産品創新、貿易對接、資本對接等方向,讓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獲得與專業人士學習交流和貿易對接的寶貴機會,賦能大型企業在海外市場的品牌影響力提升,助推製造業與互聯網、工業設計的融合,不斷把中國品牌聲音傳向世界,讓世界愛上中國製造。(南京日報 記者 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