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強”的內涵“富”的路子 “美”的標準“高”的指向 常州:明星城市交出硬核答卷
貫徹落實江蘇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精神,“強富美高”新常州建設交出硬核答卷。常州市委書記汪泉表示,常州打造工業、旅遊、管理3張城市名片,用工業和能源互聯網賦能産業豐富“強”的內涵,打造“雙網融合”常州現象;用産城融合思維建好明星城、澆灌幸福樹,走出“富”的路子;用“美”的標準、“高”的指向,讓文化文明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打造精品生産、全域文明常州標識,凝心聚力決勝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推動高品質發展走在前列。
深融提升,擦亮工業明星城市新名片
常州最大的優勢是製造業,以及與之伴生的隱形冠軍集群和大國工匠人才。五年來常州累計引進總投資3億美元或3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70個。高新技術企業增至近1800家,每萬名勞動者中高技能人才數連續5年位居全省第一。上市企業61家,工業總産值超百億元工業企業16家,行業隱形冠軍超200個,國家工業強基工程項目數居全國地級市第一。
如何讓産業和城市深融?常州市委市政府思考的是,常州工業優勢在於製造業基礎紮實、製造門類眾多,想方設法把小而散串聯成線、成網、成有機系統,以互聯網的融合思維抓住工業和能源互聯網“雙網融合”突破口,打造産教融合、雙網融合、産城融合的新模式。
2019年6月,常州成功舉辦首屆世界工業和能源互聯網博覽會,設立市工業互聯網基金,培育更多“上雲企業”“智慧工廠”。萬邦開邁斯新能源充電解決方案項目、天合光能智慧能源項目、科教城工業互聯網智慧製造公共服務平臺、比亞迪華為基於5G智慧工廠合作項目……一批項目簽約。
航天雲網、北自所長江研究院、數碼大方、天正工業等匯聚常州,新增省工業互聯網五星級上雲企業總數列全省第一;全省新能源汽車領域唯一製造業創新中心落戶常州,省內本科高校第一家阿裏雲大數據學院落戶常州大學,天合光能聯手華為、阿裏、IBM等國內外16家企業和單位建設新能源物聯網産業創新中心。在工業和能源互聯網領域,常州正從“跟隨者”向“領跑者”轉型。
新增入駐機構和孵化企業386家,科技企業總數超3300家,科技人才總數超2萬人……在剛剛公佈的2019年中國創新園區前10強名單上,常州科教城榮登榜首。常州科教城正加快高新技術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耦合、教育和科技深度融合、人才和資本深度結合。
圍繞建設“中國職教名城”戰略定位,推進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綜合改革試驗區和江蘇省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驗區建設,常州打造“經科教聯動、産學研結合、校所企共贏”的産教融合品牌,並被推薦為全省産教融合示範市。
融入全球創新體系,中以融合創新常州模式全國領跑,保持合作機制、合作模式、合作成果的“三個領先”。日前,《中國以色列常州創新園創新體系建設方案》獲得科技部批復;省政府專門出臺支持意見給出政策紅利,支持常州最大限度集聚創新資源,實現創新機制示範、創新要素融通、創新合作引領、創新經濟帶動,建設中以創新合作融合發展先導區、國際化開放創新生態建設示範區、創新驅動新經濟産業發展先行區和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樣板區。
富民果實,幸福樹拔節生長
一粒種,水稻單産連續保持全省第一;一間房,省住房保障體系建設示範,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一座城,生態綠城建設,榮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市;一塊地,武進區農村土地制度“三項改革”試點實現“七個率先”……富庶之地怎樣富民?高線不斷刷新,底線一再提高,差距逐步縮小,幸福感持續攀升。
全長365公里的“溧陽1號公路”,將全域景點、鄉村旅遊點串珠成線,在城鄉間架起人流、物流、商流的便捷通道。“以前很多鄉親出門打工,房子空成‘麻雀窩’。以村民閒置農房入股經營鄉村旅遊,合作社每戶社員年均分紅超4.5萬元。”溧陽市富民資産合作社社長潘建華説。1號公路開闢了“農路變景點、農區變景區”的農旅融合新路徑,推動鄉村資源附加值不斷提升。
從省級貧困村蝶變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金壇黃金村村書記嚴清華帶領村民建設蠶桑基地,拓展畜禽養殖,從省農科院爭取到優質軟米種植項目,村裏的有機稻米、農地股份、農機專業三大合作社相繼成立。省級貧困村變成國家級生態村、全省新農村建設先進村、全省文明村。
5年來,常州市探索提供更加均衡的公共服務和民生保障,實現居民減少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方面剛性和不確定性的支出,把公共服務作為最大普惠,用基本公共服務開支的“減”,換取收入含金量的“增”、“隱性財富”的“增”。5年累計新增城鎮就業64.5萬人,預計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9792元,年均增長8.9%。不斷提升公共服務供給水準,80%的財政支出投向民生領域,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住房保障、“文化100”惠民等多項民生福祉工程形成常州模式。基礎教育全國領先、高職教育富有特色,“三項融合”推進養老事業發展得到國務院領導批示肯定。
潤澤人心,打造風尚高地一面旗幟
道德講堂成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品牌,建成全國首批全域文明城市,實現全國雙擁模範城“六連冠”……常州之美,從“一處美”向“一片美”,從“環境美”向“生活美”,從“外在美”向“文化文明內涵高”。高,是道德講堂的全國樣本,是精品生産的常州現象,是凡人善舉的首善之城。
讓道德之光輝映城市文明,常州把“常州三傑”革命傳統、“勇爭一流、恥為第二”的常州精神作為實現“社會文明程度高”的重要支撐,努力構築思想文化引領高地、道德風尚建設高地、文藝精品創作高地。
滑稽戲《陳奐生的吃飯問題》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錫劇《卿卿如晤》、兒童劇《青銅葵花》榮獲江蘇文華大獎,電影黨課《桂香街》榮獲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音樂提名獎,《老中醫》等9部作品入選省“五個一工程”獎,總分列全省第一。精品生産百花齊放的“常州現象”正在形成。
作為道德講堂十年成長的參與者和見證者,鐘樓青松書場宣講員錢孟林説:“作為全市百萬道德講堂參與者中的平凡一員,萬千言語化作一句話——在路上。”
在菁菁校園,在行業窗口,在一線車間,在新市民公寓,在火熱軍營,在尋常巷陌……道德講堂著眼培育時代新人,以平臺化運作打造道德講堂“大IP”。遍佈城鄉的上萬個道德講堂,受眾人群超千萬人次,形成“每天講堂在行動、每週總堂有活動”的常態。從最初的“星星之火”發展成為覆蓋全省、走向全國的“燎原之勢”,成為飄揚在江蘇道德風尚高地上的一面鮮艷旗幟,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推動城市“德治”、實現社會治理能力和體系現代化的重要探索。(新華日報 記者 蔡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