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報道:1月9日上午,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召開。會上,南京市人民政府代市長韓立明代表市政府做工作報告。報告中,韓立明用“穩”的基礎進一步夯實、“進”的勢頭持續保持、“好”的福祉不斷增進三句話總結了2019年高品質建設“強富美高”新南京的工作歷程。

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 攝影 董家訓 孫中元
2019年,南京市預計完成地區生産總值14050億元、可比價增長8%,增幅連續11個季度保持8%及以上,位居東部地區GDP過萬億元城市和江蘇省首位。
南京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80億元、增長7.5%,稅佔比86.9%,增速列江蘇省首位;固定資産投資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5%,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0%。預計,南京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達到3.6萬億元和3.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和增長17%。

南京市人民政府代市長韓立明代表市人民政府作工作報告 攝影 馮芃 崔曉
南京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城鎮新增就業32.5萬人,登記失業率1.78%;退出長江幹流生産岸線18公里,沿江1公里範圍內新增造林6200畝;入選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南京市聚力建設文明城市,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際和平城市、世界文學之都。
經濟提質增效 深化名城建設
2019年以來,南京市落實“六穩”政策措施,優化招商引資組織方式,開展外貿穩增長“破冰”“破零”行動,推動經濟穩中有進、進中提質。

南京市建鄴區夜景 攝影 丁劼
“招商突破年”首戰告捷,南京市實際利用內資2567億元、外資41億美元;全面落實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新增減稅357億元、降費72億元。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智慧製造大會等搭建了合作平臺。
南京市打好政策“組合拳”,創新名城效應加速釋放。南京市推進“兩落地一融合”,新增備案新型研發機構102家,累計孵化引進科技企業3000多家;成功舉辦“南京創新周”,深入開展“生根出訪”,啟動“百校對接計劃”,累計46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在南京建設高端研發機構、32家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發機構;新增就業參保大學生39.13萬人,其中碩博人數為2018年的兩倍。

南京仙林航拍圖 攝影 羅毅
南京市創新載體加快突破,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設立並實體運行,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培育計劃全面啟動,61.6萬平方米城市“硅巷”建成運營。
區域協調發展 開放平臺突破
南京市城市格局進一步拓展,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取得階段性成果。南京市加快江北新主城建設,54個教育、醫療項目同步推進,“三橫兩縱”快速路網初步形成;編制完成紫東地區近期發展綱要;支持六合、高淳加快高品質發展,開發區對口合作等機制得到落實。

美麗高淳 供圖 南京市高淳區發改委宣傳處
南京市交通體系進一步完善,寧淮鐵路開工建設,4條高速公路、6條過江通道、9條軌道交通等重大基礎設施有序推進,南京港口型(生産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獲批。
南京市紮實推進年度297項重點改革任務,迅速展開中國(江蘇)自貿試驗區南京片區“1+9”制度創新,發展動力和活力持續迸發。南京片區揭牌以來,新增註冊企業4518家,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奠基,華為江蘇鯤鵬生態産業園落戶。祿口機場新開通4條國際客運航線,年旅客吞吐量達3058萬人次。國家級南京臨空經濟示範區獲批設立,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通過省級驗收。
把握蘊含機遇 釋放強大動力
時光如隙,爭以分秒。2020年,南京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性指標主要是:地區生産總值增長7.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固定資産投資增長7.5%左右,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0%,實際使用外資45億美元;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3.3%;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與經濟增速同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城鎮居民增速;城鎮登記失業率、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省定標準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保持在省調控目標以內。
會議中,南京市人民政府代市長韓立明表示,居安思危,思則有備。只有保持“問題一定有”的警醒、“癥結是什麼”的執著,才能不斷增添前行動力。南京市還存在著産業結構偏重等累積性矛盾,規上工業企業不足、産業基礎能力和産業鏈水準不高等現實差距,環境改善、學前教育、醫療資源佈局等方面與人民群眾期待的差距,還有群眾日常出行不便、甚至還在危房中生活等問題。對此,南京市人民政府必須毫不回避、扛起責任,認真予以解決。
韓立明總結説道:“我們將強化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強化專項規劃、空間規劃與發展規劃的有機銜接,在認真評估‘十三五’規劃實施的基礎上,準確把握‘十四五’時期的形勢環境,全面審視南京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深入研究目標設定,系統謀劃重要任務舉措、重大工程項目,群策群力拿出體現時代特徵、彰顯南京特色的五年規劃。”(文 陳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