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頻現“南京元素” 代表委員圍繞自貿區建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建言獻策
涵蓋南京、蘇州、連雲港三個片區的江蘇自貿試驗區正式獲批設立;南京祿口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萬人次、躋身大型國際機場行列……1月15日上午,江蘇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在寧開幕,江蘇省長吳政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作為省會城市的南京被頻頻提及,涉及自貿區建設、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等諸多領域。
政府工作報告這些地方提到南京
近年來,提交江蘇省人代會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省會城市南京都會頻頻亮相,2020年也不例外。報告在回顧2019年政府工作時多次提到南京。比如,在自貿區方面,“涵蓋南京、蘇州、連雲港三個片區的江蘇自貿試驗區正式獲批設立,全省各級各類開發園區提檔升級步伐進一步加快”;在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方面,提出“高品質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全面實施《規劃綱要》,大力推進産業創新、基礎設施等‘六個一體化’”;在交通方面,提到“南沿江城際鐵路等加快建設,常泰、龍潭等過江通道和寧淮城際鐵路開工建設,滬通長江大橋、五峰山長江大橋順利合龍,南京祿口機場改擴建等工程進展順利。南京祿口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萬人次、躋身大型國際機場行列。”
在部署2020年主要任務時,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多次提到南京。比如:加快實施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著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儘快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更好地發揮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交通方面,也有很多與南京相關的利好,如:加快南沿江、寧淮城際鐵路建設;加快常泰、龍潭等過江通道建設,建成通車滬通長江大橋、五峰山長江大橋和南京長江五橋;完成南京祿口機場T1航站樓改擴建工程。
代表委員建言,讓“南京元素”更加閃亮
大會後,南京日報記者採訪了部分江蘇省人大代表和江蘇省政協委員,他們中有不少人工作生活在南京,在為南京成績點讚的同時,也積極圍繞做好這些“南京元素”建言獻策。
“南京自貿片區確定落戶江北新區後,我對這裡的發展更有信心了。”江蘇省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二醫院副院長邵蔚説,自貿區的建立不僅能促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還能給南京及周邊百姓帶來更優質的生活。未來更多國際化創新人才都將聚集到這個片區,建議加快自貿區南京片區醫療、教育民生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儘快形成功能、競爭優勢。
“過去兩年,圍繞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我參加並提出了南京等市加快爭創科學技術中心城市的提案。”江蘇省政協委員楊戟説,南京要在全省大局中審視謀劃,加強組織協調、加大投入力度,積極爭創科學技術中心城市。
江蘇省政協委員沙敏認為,在科技創新方面,南京要做到三個“不能懈怠”,即在服務經濟社會動能上不能懈怠,在核心技術研究上不能懈怠,在發展方式轉型上不能懈怠。“南京應搶抓國家政策機遇,大力發展科技創新領域標誌性産業。這不僅代表著南京的形象和名片,還對南京未來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江蘇省政協委員周志華説,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長三角已成為全國經濟發展、科技創新最活躍的地區之一。科技創新依靠的是創新人才,南京要進一步發揮高校的作用,加快創新人才培養,打造創新人才高地,更好地推動城市創新發展。
江蘇省人大代表、南京曉莊學院食品科學學院院長李朝暉認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僅體現在經濟領域,更體現在方方面面。建議進一步加強長三角環境污染聯防聯控,著力構建長三角生態屏障。打個比方,對於一些跨界的水系,下游治理了,上游未治理,下游就不得不承受上游的污染壓力。目前,南京在環境治理上已經和周邊的城市實施聯動,希望長三角區域城市進一步加大聯防聯控力度,形成機制,共同建設綠色美麗長三角。(南京日報融媒體記者 毛慶 許琴 楊凡 余夢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