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他們的奔忙,讓城市溫暖有序
一場疫情打破了原來的生活節奏。人們儘量宅在家中減少外出,但也有一些人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為城市的正常運轉默默勞作,奉獻自己的那份力量。這中間,有不少溫暖人心的故事。
送貨小哥,給被隔離居民送吃的
陽光下的南京愛達花園暖意融融,穿著防護服的消殺人員不時走過——1月29日,該小區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隨即一棟單元內14戶居民被隔離。如今,進入愛達花園者必須先測體溫,快遞和外賣得放在小區門口由居民自取。
22歲的吳永東在距愛達花園1公里開外的蘇寧小店香緹麗舍店做店長。“現在米麵糧油、水果蔬菜、休閒食品的需求很大,有時得自己上門送。”他説。2月3日下午兩點半接到一個來自愛達花園的“可樂+薯片”訂單,20分鐘之後,吳永東就來到小區門口,把商品擺在用凳子和木板搭起來的簡易桌上,“現在都是‘無接觸送達’,這樣對大家都好。”
類似的訂單,這幾天陸陸續續一直有,居民外出減少,多了生活物資需求。“今年春節期間,我們店的線上訂單金額比以往增長了近20倍。”吳永東説,前兩天他還送過一單總價400元的米麵糧油和休閒食品,一次囤這麼多,以前很少見。
目前吳永東所在的蘇寧小店香緹麗舍店營業時間從早8點開始,2月9日之後將改為早上7點到晚上10點,“如果不營業不送貨,周邊居民吃喝估計會遇到不少困難,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幫忙保障他們的生活。”
“您好,掃碼取件,玻璃門上有二維碼!”2月5日下午,新華日報記者來到南通如東縣一家菜鳥驛站,只見玻璃門上貼著一張告知書,上面寫著“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請您在此掃碼等候”,玻璃門前放著大號藍色置物筐。一位來取件的先生掃碼後,戴著白色一次性手套的站點工作人員將快遞件放在筐內,全程雙方無接觸。
“最近取件的每天大概有30多人,寄件的比較少,今天只有兩個人。我們現在都是‘無接觸服務’,包裹統一放在門前的藍色筐裏。”站點工作人員王思説,在門前掃碼取寄件,可以避免顧客一窩蜂擠在半封閉空間裏,相對更安全。
手機買菜,物業代跑腿
2月4日10時左右,獨居南京中海鳳凰熙岸一期的楊老太太從物管人員手裏接過她女兒從網上訂購的新鮮蔬菜,連聲説“謝謝”。
南京中海鳳凰熙岸常住人口約有1.1萬,疫情防控給物業管理帶來極大挑戰。“小區大,共有21棟樓、80部電梯、80個大堂,業主人數眾多、老家遍佈全國各地,業主活動範圍和人員來訪情況都不易掌握。”南京公司項目總經理湯勇説,自1月22日他們就開始了小區的整體消殺工作,控制排查外來車輛及外來人員,採取了一系列防控舉措,包括只開放一個門、實行雙崗值班,對進小區人員進行體溫檢測;電梯每天至少消毒3次,免費提供餐巾紙,方便業主上下電梯按鍵時使用等。
南京中海鳳凰花園小區物業通過貼心服務,積極引導業主特殊時期少出門、儘量避免與外界人員接觸,對近期業主通過網絡購買的瓜果蔬菜、飲用水、日用品甚至冰箱、電視等大型家電,物業安排工作人員及時免費送到業主家門口,近期每天在小區至少為50多家住戶提供送蔬菜快遞上門的服務,贏得業主們的充分認可。
在蘇州工業園區湖西熙岸社區,物業推出非接觸性買菜,為居民送菜上門。“你好,你訂購的蔬菜和醬油已放在你們家門口了,你方便的時候可以出來拿一下。”物業工作人員放下物品和清單,打過電話後離開。這裡的居民在手機上通過“優鮮生”小程式選購生活物資和糧油蔬菜等,貨到後小區物業立即安排工作人員送上門,保障居民日常生活。
穿過一座城,藥店春節堅持營業
2月5日,新華日報記者在南京龍江嘉倫光彩大藥房江東北路藥店看到,進門後大約一米處有個簡單的隔斷,一個提示牌上寫著“顧客朋友請在此等候”,顧客需要什麼藥物,告知藥店工作人員後由其取出再遞給市民。
在藥店門口,市民周先生告訴新華日報記者:“我家住在新城市假日小區,大年初三那天,孩子感冒咳嗽,我們怕交叉感染,沒帶孩子去醫院。周邊藥店都關門了,我急得沒辦法,試著打電話給這家藥店,沒想到,1個小時後藥店就開門了。”
那天趕來賣藥的,是藥店老闆張國付。張國付在南京經營5家藥店,龍江這家店平時是營業員在打理。初三接到這通求助電話後,家住南京仙林的他二話不説,開車40分鐘趕到龍江賣藥。“疫情這麼厲害,我也害怕。那天開了門之後,陸陸續續有人前來買藥,基本都是家中有人感冒發燒的,都很著急。我咬咬牙,堅持開店吧。板藍根、連花清瘟最暢銷,口罩和酒精年三十就脫銷了。” 張國付説。
當天張國付一個人在藥店賣出近2000元的藥物。他説,現在很多人小病不敢去醫院,自己堅持營業不是為了銷售額,而是為了盡一份社會責任。從初三到初五,張國付每天駕車穿過南京城堅持營業,回到家後則獨處一室、儘量與家人隔離。
眼下口罩極度缺貨,張國付店裏的庫存年前也都平價賣給居民了,現在進貨難度挺大,但他還在努力,“再難也要試一試”。(新華日報 記者 宋曉華 邵生余 丁茜茜 趙偉莉 許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