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79歲中國醫療建築專家黃錫璆先後就讀于五中和東大 南京走出的火神山醫院“總設計師”

黃錫璆奮戰案頭制定“火神山”設計規劃。 郭子奇供圖
2月6日,外交部舉行網上記者會。有記者提問,聽聞火神山醫院設計師黃錫璆出生於印尼,印尼人為他感到自豪,你有何回應?華春瑩表示,黃錫璆老先生出生在印尼,成長在中國,在建築業特別是醫療建築方面享有崇高聲譽,為中國抗擊“非典”和此次疫情作出了重要貢獻。
1957年,在東南亞華僑青年回國潮中,16歲的黃錫璆從印尼回國,來到南京五中就讀。當年在五中學習的僑生較多,前後共有108人,號稱“108將”。
1959年高中畢業報考大學時,他選擇了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建築系,在楊廷寶擔任系主任,劉敦楨、童寯、齊康擔任老師,鮑家聲擔任班主任的“豪華陣容”中勤奮學習。1964年畢業後,他進入國家機械工業部中國中元國際工程公司工作。考慮到“無論環境如何變化,醫院始終是老百姓所需”,他決心從事醫療設施規劃設計研究。
1984年黃錫璆受教育部公派,赴比利時留學,主攻醫療建築規劃與設計,1988年獲博士學位後,歸國長期投身醫療建築設計,至今已30余載,成為中國醫療建築設計的開拓者。數十年來,黃錫璆指導設計了數百所醫院建築,平均每年10多所,業務遍及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和境外6個國家,先後榮獲50余項省部級以上設計獎,並爭得國際榮譽。黃錫璆現任中國中元國際工程公司總建築師。
17年前的“非典”期間,黃錫璆帶領團隊在7天內完成了小湯山醫院的設計建設任務。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1月23日,一封武漢市城鄉建設局的加急求助函送到公司後,這名老將主動請纓:“本人是共産黨員,與其他年輕同事相比,家中牽掛少,具有非典小湯山實戰經驗。本人向組織表示,隨時聽從組織召喚,隨時準備出擊參加疫情抗擊工作。”
在公司安排下,黃錫璆當天立即主持召開協調會,制定設計規劃。第二天是年三十,他早早趕到公司,將補充意見發給武漢。之後,受國家衛健委委託,他作為技術總負責,緊急制定建設指導方案。2月2日,火神山醫院完工,3日開始正式收治病人,而雷神山醫院也在加緊最後的建設,2月6日起正式收治病人。黃錫璆説:“隨著國家的發展,建材和施工力量都比當初建設小湯山醫院時更好。”
年逾八旬的南京五中退休副校長郭子奇家住秦淮河畔,從1951年進入南京五中讀書,到1956年高中畢業繼而留校任教,見證了一批又一批傑出五中學子的成長歷程,與黃錫璆等僑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和感情,至今仍與他們保持著較為密切的聯繫。
聽聞黃錫璆“火線戰疫”的動人事跡後,郭老忍不住提起筆,寫下了發自肺腑的詞句,“非典功臣主動請纓,抗擊疫情再度出征——向從南京走出的醫療建築專家、五中校友黃錫璆致敬!”(南報融媒體 記者 于潔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