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號令,山呼海應,晝夜兼程馳援湖北;一夜集結,勇士整裝,赳赳奔赴奮戰黃石。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從江南到江北,從江蘇省委省政府到社會各界,全省上下各地各部門雷厲風行、馬上就辦,緊急動員、千里馳援,集體而生動地展示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大愛精神,集中而鮮明地彰顯出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自覺擔當。一些網友略帶調侃而又滿懷敬意地點讚:“散裝江蘇”盡顯“蘇大強”的硬核擔當!
國有召、慷慨行;你有難,我來幫。集中力量辦大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也是江蘇一直以來的政治自覺與行動自覺。當年在抗擊非典鬥爭中,江蘇寧願自己緊一點,也要急他人之所急,把防疫物資送給更需要的地方,省給兄弟省市;在汶川抗震救災鬥爭中,江蘇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齊獻愛心、齊做善舉,江蘇省對綿竹的援建贏得高度評價;在當前戰“疫”的日日夜夜,江蘇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的同時,毅然決然地把精幹的優質醫護資源送到湖北。江蘇馳援工作的快速響應、迅速戰鬥贏得讚譽,共築起全省各地各部門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最暖“同心圓”。
江蘇“硬核擔當”其實就是合力擔當。這不僅僅體現在此次抗疫戰鬥中。放眼“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征程,江蘇始終聚焦聚力國家戰略實施機遇,勇為全國“當先鋒”“打頭陣”,以探索性、創新性、引領性實踐,不斷創造經濟社會發展過硬成果。從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到主動謀劃長江經濟帶建設,再到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等等,江蘇省委、省政府一直以高的政治站位和強的擔當意識,樹牢“全國一盤棋”思想,以系統思維謀劃和佈局各項工作,把國家戰略普遍性要求與江蘇發展階段性特徵緊密結合,尊重基層、尊重首創,強化蘇南、蘇中、蘇北的互動聯動、戰略協同,揚各地思想解放之長,匯各地創新創造之長,一體化彰顯江蘇在發展大局中的新擔當新作為,努力踐行“為全國發展探路”。“每逢大事有擔當”“走在前列要有走在前列的樣子”,作為經濟大省、産業大省,江蘇各地無一不是奮勇爭先、一呼百應,爭先恐後、你追我趕,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同唱一首歌,共打一張牌。實踐雄辯地證明,散是滿天星,聚是“蘇大強”,正是江蘇工作、江蘇發展、江蘇貢獻的魅力所在。
細繹之,江蘇大地競相迸發的主動性、創新性,貌似形散而實質神聚。“強”是“散”的集中,“散”是“強”的發力,這是江蘇發展、江蘇作為、江蘇擔當的生動“辯證法”。正因為有敢於開拓、善於創造的星光之輝,才厚植並匯聚成“蘇大強”的榮光之耀。正因為激發出百舸爭流、千帆競發之活力,才成就擊水三千里、蹈浪濤頭再弄潮之壯觀。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共生共進,乃是江蘇“硬核擔當”之硬核!
力量在,勝利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守望相助、共克時艱是最有效的防護;眾志成城、患難與共是最有力的阻擊。我們相信,只要始終同湖北人民站在一起,始終同湖北人民並肩作戰,同心協力,再接再厲,英勇奮鬥,就一定能夠取得疫情防控鬥爭的最後勝利,也一定能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偉大鬥爭中,挺立江蘇擔當的硬核形象,鑄就有情有義有責的大寫“江蘇”。 (新華日報 作者 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