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黨員志願者奮戰在南京南站戰“疫”一線“南站有我們,請大家放心!”

防疫志願者正在給排隊出站的旅客測體溫。 通訊員 寧組軒 供圖
南京南站是華東地區最大的交通樞紐,當前,正值春節返程高峰,這個流動人口的聚集地,成為新冠病毒輸入的最前沿、感染的易發區。
“防輸入!防擴散!”共青團南京市委發出了志願者招募令,一群不懼風險、逆行而上的黨員志願者,並肩站到了人流最集中的地方,共同守護好進入南京的“第一道關”。
入黨有先後,但奉獻不應落人後
徐益,就讀于南京城市職業學院的在校學生,2019年11月才剛被黨組織吸收為預備黨員,是志願者中入黨時間最短的黨員。
2020年大年初二,新春佳節恰逢爺爺生日,本應共聚一堂、歡聲笑語,但看到招募防疫志願者信息後,徐益背著家人報了名。家人得知他要上“前線”,非常擔心。徐益斬釘截鐵地説:“如果疫情繼續蔓延,沒有誰是安全的。更何況我是黨員,你們也曾因我入黨而驕傲,雖説入黨有先後,但奉獻不應落人後!”年邁的爺爺第一個站出來,支持了孫子的決定。
“南站有我們,請大家放心!”這是奮戰在南京南站疫情防控一線的志願者最想説的話。
這是一堂最生動的黨課
在江北新區上班的沈曉艷,看見志願者招募通知,便第一時間報名,次日就投身了南京南站疫情防控工作。當被問及為什麼參加時,沈曉艷堅毅地説:“身為黨員,又經過多年消防工作的歷練,衝鋒就是本能!”
因為志願者與人群有近距離接觸,被傳染風險較高,因此,所有志願者都要層層做好防護,需要戴上口罩、護目鏡、一次性手套,用圍脖把頭髮、面部皮膚、脖子全部護住,戴上對講機,最後再穿上防護服。全部防護做好後,整個人是很不透氣的,口罩裏十幾分鐘就凝結了水汽。因為全副武裝,他們就基本不喝水,減少去廁所的次數。一天下來,臉上、耳朵上都是深深的勒痕。
“7天的志願者工作,最大的挑戰不是工作本身,而是穿戴好防護服。”沈曉艷説:一想到自己的經歷是一線醫護人員的常態,就把這些不舒服全忘了,“在辛苦工作中體會奉獻,這對我而言,是一堂最生動的黨課!”
若有戰,召必回
唐楊是一名退伍軍人,本已準備回老家過年的他,也毫不猶豫地報名加入旅客疏導與測溫工作的志願者隊伍。
被問到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難時,唐楊笑著説:“最大的困難是説服家人。”反對的理由看起來非常“充分”:傳染性強,易被感染;志願者那麼多,不缺你一人……經過與家人整整兩天的溝通,最後唐楊説出了他們無法反駁的理由:“我是一名共産黨員,還是一名退伍軍人。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作為軍人,若有戰,召必回!”
談到遺憾,唐楊説:“最大的遺憾是因工作原因,無法繼續參加志願者服務,不過我將時刻待命,隨時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發的姿態,等待召喚。”
這是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江北新區頂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戴媛,是一名有著19年黨齡的黨員。疫情發生後,她一直衝在一線,除了承擔衛生服務中心的預檢分診工作,還經常值守在寧洛高速卡口,為下高速的行車人員測量體溫。這次一聽説南站需要志願者,她立即主動報名。
戴媛的丈夫也是一名黨員,因防疫工作需要,已經多日沒有回家,夫妻倆還鼓勵剛上初一的兒子參加江蘇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捐助活動,用籌資捐款等力所能及的方式,為武漢加油打氣。戴媛説:“阻擊疫情,既是戰場也是課堂。我們的行為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據統計,僅團市委就組織動員了4800余名志願者投身社區疫情防控。在村莊卡口、小區門房、運輸車隊、建設工地……全市有超過10萬名黨員志願者奮戰在防疫第一線,他們中,有黨齡超過50年的老黨員、有孩子尚在襁褓中的年輕媽媽、有“00後”在校大學生……病毒來襲、眾志成城,志願者們用奮鬥和激情傳遞著力量和希望。(南報融媒體 記者 毛慶 許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