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企業為復工制定多種舉措 錯峰上班,臨時培訓輔助崗位員工
2月11日,江寧區南京蘇草堂藥業有限公司已復工的員工正在生産消毒液。南報融媒體 記者 鄧建鷹 攝
按工序錯峰上班,臨時培訓輔助員工,發貨箱裏放口罩防護服、提高伙食標準……2月11日,南報融媒體記者現場探訪部分復工企業時發現,儘管遭遇人員緊缺、原材料供應不上等困難,但各家企業開動腦筋,因地制宜制定多種舉措,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激發員工積極性投入復工生産。
不熄燈工廠,5道工序職工錯峰上崗
為了保障南京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應急工程,位於濱江開發區的南京開關廠有限公司復工了。
任務急:三天要生産出200多臺配電箱;形勢嚴峻:必須保證復工員工安全——公司董事長謝利標立刻召集設計、管理人員遠程開會,設計生産流程、倒排工期,最終在濱江開發區的指導下拿出了生産+防疫方案。根據公司OA系統定位功能,他們迅速排查出55名符合復工要求的在寧人員,第一時間開動了生産線。
走進工廠,隨處可見公司的“苦心”:宣傳標語隨處可見,車間瀰漫著消毒水的氣息。車間外的僻靜一角,設立了應急隔離室。
在生産上,公司被逼出了“大招”:錯峰上班。“我們的生産工藝流程不外乎是外殼—組裝—接線—調試—檢驗,輪到哪個流程,哪個班組來上班。”謝利標拍了板。前來復工的55個員工,再次被打散。
2月11日中午,該公司鈑金車間裏,工人戴國平正在操作機器剪板。“這是鈑金流程中的第一道工序,後面還有折彎、衝床和鐳射切割。”戴國平告訴南報融媒體記者,他們完成這道工序任務後即可回家休息,後面還有焊接、噴塑、一二次束線和質檢出貨五道工序,工人們按序輪流幹。
復工以來,該公司成了園區特殊的“不熄燈工廠”:生産線一刻不停,前一個班組晚上12點上班,次日清晨5點下一個班組就來接班了。為了防疫,生産線工位還從原本的1米擴大到了1.5米。公司行政人員,一天兩次給工人量體溫。
24小時不間斷作業,在保證産品品質的前提下,最終該公司將生産週期從10天以上壓縮至3天,待質檢合格後,這批配電箱即可交付使用。
逆增長工廠,臨時培訓輔助崗位工人
南京蘇草堂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草堂)生産車間裏,貼標工周靜坐在生産流水線旁,戴著口罩、手套和頭罩,露出的兩隻眼睛緊緊地盯著從眼前排隊經過的一瓶又一瓶消毒液,雙手不停地在流水線上操作著。她的工作就是將已經灌裝成瓶的75度消毒液依序擺放,保持平衡,再通過前方的機器給每一瓶貼標。“我現在這副裝扮,平時上崗時也都是必要裝備,因此對於我們來説,工作時沒什麼影響。”周靜説,與以往不同的是,他們每天上崗時,要經過園區、公司分別設置的兩道崗,都要測量體溫,生産車間裏也實時消毒。
周靜指著一旁空無一人的生産線説,“就連中午吃飯,也是分開吃的。你看,另一條生産線的人先去吃飯了,都是配發的盒飯。不僅能做好疫情防控,還能保證生産線一刻不停。”
“公司原有員工30多人,但一些人正處在隔離階段,我們給他們照發工資。” 蘇草堂現場負責人劉洪成介紹,疫情暴發後,他們作為醫療物資保供企業,停掉了原先的醫療器械生産,開足馬力生産75度乙醇消毒液,均是適闔家用的小瓶裝。
劉洪成告訴南報融媒體記者,為了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他們在街道、園區以及工信等部門的協調幫助下,緊急臨時培訓了一批輔助崗位的工人,目前在崗近50人,每天都要將上班人員信息和體溫狀況上報給相關部門。
因疫情防控,一些供貨商沒有復工,蘇草堂的生産也受到影響。“酒精原材料好不容易解決了,但灌裝的瓶子卻難以保障,只能有什麼用什麼,導致産品的外包裝瓶不能統一。”劉洪成説。
儘管困難重重,該公司通過多項舉措,目前日産消毒液近30萬瓶,超過了往日産量。劉洪成也提醒廣大市民,不要囤積消毒液,家中有一兩瓶即可,他們公司正在加緊生産,以滿足南京市家用需求。
暖心工廠,發貨箱裏放口罩防護服
“復工以來,我們嚴格控制了返崗人員數量,並且將大家分散分佈,大概只有吃飯的時候你才能感受到我們真的復工了。”南京普愛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龔炯指著生産線上零星的員工,這樣介紹。
作為國家發改委戰略物資儲備單位,該公司生産的醫用X射線影像設備成了武漢等地醫院急需的緊俏物資。作為公司防疫總指揮,龔炯用女性特有的細緻對復工做出了週密安排:本地員工率先復工,外地員工提前回寧,在家隔離期滿後返工。
平時熱熱鬧鬧集聚了400多人的工廠,此時略顯冷清。每條生産線上,隔很遠才能見到一個工人;而在檢測區,檢驗員幾乎一人一間實驗室……50多個復工人員散到車間、辦公室、檢測室……人口佈局密度走起了“北歐風”。
南報融媒體記者在廠裏發現一個細節,溫暖人心。在包裝車間,打包師傅們特意往每個産品發貨箱裏放了5個口罩、一套防護服。“我們的産品是發往武漢等地醫院的,萬一前方的售後安裝師傅手頭沒有防疫物資,這能給他們應個急。”他們告訴記者。
南報融媒體記者了解到,光是這項防疫成本,公司每箱的成本支出就多了500元以上。細微的小動作,溫暖了千里之外奮戰在武漢防疫一線員工的心。
吃飯問題是龔炯最擔心的,她想出了分批就餐的辦法。中午11點20分開飯了,公司行政人員李梅卻在位置上一點不急。她説:“我們現在實行錯峰分餐吃飯,食堂師傅提前把飯菜分好,第一批11點20分,先讓生産工人吃飯,11點40分行政人員再去。”平日裏能供應400多人吃飯的食堂,如今一人一張桌子還空很多,比高考考場座位間隔還大。特殊時期員工來上班,企業要更加關心他們。在龔炯眼中,企業要拿出更實際的行動補貼員工。為了避免員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造成交叉感染,她動員員工開私家車、騎電瓶車上班。公司除了支付員工正常加班工資之外,每人每天還額外再補貼100元交通費,實實在在的措施,受到了員工好評。
採訪結束,龔炯帶著復工員工們對著南報融媒體記者的手機鏡頭大聲喊出了:“武漢加油!我們等你!”表達他們對湖北人民的支持之情。(南報融媒體 記者 徐寧 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