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消息:“今天,是我來武漢後最開心的一天!”這是2月20日灌雲縣中醫院援鄂醫務人員李莎莎在“灌雲縣馳援武漢隊員微信群”裏説的一句話。因為,她管床的一對夫妻出院了。“今天他們恢復健康,重返家庭,出院前一個勁地向我們表達謝意,叮囑我們注意安全,多吃點……”

醫務人員與康復出院夫妻合影留念
在李莎莎的抗疫日記裏,詳盡記載了護理這對夫妻患者的日日夜夜。“她們是一對恩愛的夫妻。猶記得阿姨剛入院的那個晚上,她氣喘胸悶,眼睛裏滿是痛苦,難受得坐不得、躺不下,高流量吸氧,血氧能保持在90%,但一拿掉鼻導管,數值就直直往下掉。帶著鼻導管吸氧,難受得讓阿姨的眼淚、鼻涕止不住得流,鼻涕下來了她也不敢擤,小心翼翼地問我:‘我能擤鼻涕麼,會不會傳染給你?’這一刻感覺心裏酸得難受卻又十分溫暖,她自己忍受著新冠肺炎的折磨,卻還擔心著會不會傳染給我。叔叔的性格開朗幽默,自己病了躺在床還不忘開導阿姨,每天對著阿姨逗趣,夫妻倆互相打氣鼓勵。”李莎莎回憶道。

灌雲縣中醫院援鄂醫務人員李莎莎日常工作
支援武漢“疫”線半個月了,回想起剛入病房工作的時候,李莎莎在日記裏記載道:“回想剛進醫院的第一天,‘霧裏看花’是我進病房的最大感受。穿衣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隔離衣、防護服、防護口罩、護目鏡、防護屏、三層手套、三層鞋套……剛穿戴完畢,一説話熱氣噴在口罩上,護目鏡就起了霧,所以大家只能豎起小拳頭,互相加油打氣,然後臃腫而笨重地走向各自的主戰場。”

李莎莎為病人輸液
儘管有很多的不適應,但李莎莎更體驗到了適應後的成就感。她在日記中寫道:“步入崗位,我迎來的第一項工作便是為病人打留置針,護目鏡正面起了霧,不得不斜著眼睛從沒有霧氣的地方看,血管摸不到,只能憑感覺,一開始有點慌,憑著自己多年的護理經驗,調整呼吸,然後從隱約能見血管的地方進針,第一針居然成功了!強烈的成就感增強了我的信心,便有了接下來的第二針、第三針……”
“遠離家鄉、遠離親人、遠離同事,儘管有想家的痛楚、工作的勞累,但是每當想到自己的使命和病患者的理解,更堅定了自己堅持的信心。”李莎莎説道,“在武漢,我們醫護人員每天被這些病人感動著,被他們的樂觀所感動,被他們的堅強所感動,被他們的善良所感動……”(文/圖 范偉 夏興儉 朱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