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既有“統方服藥” 又有“辨證論治”江蘇中醫,助患者康復出“艙”
“剛進艙,好多患者焦慮、緊張、悲觀,我們一邊用統方、中藥飲片顆粒給他們治療,一邊教他們太極拳、八段錦,鼓勵他們戰勝病魔。”武漢市江夏區大花山方艙醫院副院長、國家中醫醫療隊(江蘇)隊長史鎖芳説。
大花山方艙醫院是武漢首家中醫特色方艙醫院,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牽頭成立的中醫國家隊承擔救治工作,醫療隊來自江蘇、天津、河南、湖南、陜西等5個省市。2月26日上午,這裡首批23名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出院。
這23名患者均在2月14日至2月16日入艙。入艙後,他們全部接受一整套中醫組合療法:每天兩袋中藥湯劑;耳穴壓豆調理患者咳嗽、頭痛、失眠;穴位敷貼驅寒祛濕,緩解頸肩腰腿痛;運用八段錦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強身健體。
方艙醫院收治的患者都是新冠肺炎輕型患者。中央指導組中醫藥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大花山方艙醫院院長劉清泉説:“醫院成立之初就定下目標,縮短患者病程,阻斷輕症向重症發展。”
“到目前為止,沒有一例輕症向重症發展。”史鎖芳説,大花山方艙醫院已有A區400張床位,“江蘇隊”在完成A區的收治任務以後,已開始著手接管B區150張床位,未來整個方艙醫院預計將擴至800張床位。“經前一段時間的治療發現,中藥治療新冠肺炎的痊癒時間短,重症轉化率低,綜合效果不錯。專家們在此前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了幾個處方。”
中西醫結合、協同攻關、優勢互補,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和醫療救治中取得較好成效。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表示,新冠肺炎的中、輕度患者,經過中藥治療容易痊癒;重度、危重患者,中藥治療可以助其穩定血氧飽和度,利於改善患者呼吸困難;而對於恢復期患者,服用中藥,可以避免一些後遺症。
“對於輕症患者,西醫更多是用在診斷檢測上和一些基礎病患者的維持用藥上,而在大花山方艙醫院,中醫發揮了主導作用。”史鎖芳介紹,一方面會按照統方,給每位患者統一服用中藥;另一方面根據患者體質不同,辨證論治,“假如患者服用統方後,發燒沒完全退、胃不舒服,或者有些患者年齡大、病情比較複雜,或者又出現咳、喘、悶的現象,會一對一進行辨證論治,配合統方酌情使用。”
2月24日下午,史鎖芳在艙內查房時,給22名患者每人單獨開了一張方子。“目前,搭載了300多味中藥顆粒的流動應急中藥車在醫院外隨時待命。哪怕患者晚上有需求,艙內醫生在病房巡診,望聞問切都可以做,情況傳出來以後,車內可速配出藥方,給患者沖服。只有一人一方,才能夠解決每個患者的特殊狀況。”他説。
在方艙醫院,中醫對患者的醫治還配以八段錦、太極拳、針灸、按摩等綜合治療。“八段錦、太極拳可以疏通全身經絡,讓氣血流通、增強自體免疫力,加速康復。”作為呼吸科主任中醫師,史鎖芳還設計了兩套健身操,一套是呼吸吐納操,即晚上睡前15分鐘靜心、均勻地深呼氣、深吸氣;另一套是太極六氣功法,早晨起床後按順時針方向按摩頭部、肚臍週邊各6分鐘。入駐方艙醫院前,他集中給隊員們演示、培訓,入艙以後,他也將這兩套功法教給新冠肺炎患者練習。
患者在艙裏每天都有固定的活動。“幾點鐘練習八段錦,幾點鐘練習太極拳,幾點鐘進行筋絡拍打,什麼時候開始吃藥,都有規定。”史鎖芳説,除了這些,還組織大家開展一些活動。江蘇醫療隊還貼心送上來自江蘇的“防疫香囊”,這種香囊具有芳香化濕、避穢解毒的功效,對頭疼、咽喉疼痛、嘔吐等症狀有一定的康復功效。“患者白天可將香囊佩戴在胸前,睡覺時可放在枕邊,佩戴時間一週,也可挂在床頭或房間。”
出院後,首批康復患者還將到指定場所接受為期14天的隔離觀察。“我們給出院患者每人送上14服中藥,中醫將發揮十分重要的‘跟蹤’治療作用。”史鎖芳説,患者康復過程中會留下不同程度損傷,如肺功能下降,甚至還會有一些纖維化病灶,繼續服用“對症下藥”的中藥康復顆粒劑,可潤脾、化濕,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希望以此增強患者體質。
“中醫西醫各有所長,只有互相幫助互相借鑒,才能取長補短。這次戰‘疫’,對於中西醫融合發展是一個非常好的啟示。”劉清泉説。(新華日報 記者 王世停 王 拓 王子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