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京林木覆蓋率和自然濕地保護率均位居全省第一 擦亮美麗古都名片 讓百姓擁有更多幸福感

魚嘴濕地公園

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

玄武湖櫻花觀賞區

鼓樓廣場

江蘇六合池杉湖省級濕地公園

在龍袍水杉大道綠色騎行

沿江綠化造林
成功創建成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新增沿江1公里範圍綠化造林6200畝、綠道總里程達1162公里、種植花墻約1.3萬米、2020年再添幕燕濱江風光帶一處約5000株櫻花觀賞區……
2020年3月12日是第42個植樹節,也是全民義務植樹運動開展39週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9年以來,南京市以加快實施沿江綠化造林建設、爭創國家生態園林城市、辦好江蘇省園博會等工作為抓手,持續深入推進園林綠化工作,積極參與“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建設,在高品質發展指標中,南京市林木覆蓋率繼續保持全省第一,自然濕地保護率由2018年的全省第六躍居為全省第一。
長江生態保護 沿江造林規模位居全省前列
南京作為全省唯一跨江佈局的城市,擁有長江幹流岸線約197公里,佔全省的23%。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凸顯長江南京段生態特色、人文特色,提升長江兩岸環境品質,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生態長江,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推動下,2019年3月底前南京市共完成沿江1公里範圍綠化造林6200畝,超額完成省、市目標任務。截至2019年底,全市沿江1公里範圍造林面積累計達9.1萬畝,完成規模位居全省第一,沿江林帶長度已達162公里,約82%的岸線實現綠色介面貫通,沿江地區生態防護林帶已初具規模。
2020年,市綠化園林局將自加壓力,會同沿江各區深挖綠化造林潛力。一是按照“應綠盡綠”原則,對斷帶補齊、窄帶加寬;二是對沿江拆除、搬遷的碼頭、砂廠等地塊進行覆綠,恢復自然生態;三是對存量林地塊,實施次帶改造、殘帶提升,重點提升森林品質;四是對一般農用地,通過土地流轉,鼓勵發展“三化”造林,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打造人和自然和諧共生的“一江春水”。
賞櫻期即將到來,2020年南京市將再添一處濱江休閒觀光的好去處。按照市委市政府“一江兩岸高品質綠化造林”要求,2019年,市綠化園林局編制完成《南京市濱江賞櫻佈局規劃》,並在此基礎上編制《幕燕濱江風光帶櫻花觀賞區建設實施方案》,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實施在幕燕濱江風光帶打造全開放、大空間、多功能櫻花觀賞區,栽植43個品種,約5000株櫻花。目前櫻花栽植完成,少部分已提前綻放,2020年櫻花花期市民即可前往觀賞。
長江穿城而行的南京,水系發達,濕地資源豐富。保護濕地、修復濕地,展現出南京在高品質發展中的應有擔當。市綠化園林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南京市修復各類濕地3000多畝,超額完成省下達的2500畝任務,其中長江濕地修復400畝;新建了2個省級濕地公園——江蘇南京龍袍長江省級濕地公園、石臼湖省級濕地公園;新增受保護自然濕地面積7200多公頃。南京市濕地保有量維持在9.72萬公頃,自然濕地保護率達68.3%,由2018年的全省第六躍居為全省第一。
目前,長江南京段穩定地生活著一個江豚種群,數量大約50頭。業內人士表示,在長江流域江豚數量總體衰退的情況下,南京段的江豚還維持了一個比較大的種群,充分體現了南京的保護成效。據了解,成立於2014年的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覆蓋了長江南京段50%的地區。近年來,南京市採取各種舉措改善長江生態環境,如開展非法碼頭整治、增殖放流為江豚“添口糧”等,使南京成為目前整個長江流域唯一在市中心江段有野生江豚穩定棲息的城市。
為加強江豚保護,南京市制定了《南京市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工作方案》,發佈保護區公告,開展保護區勘界立標、水上智慧監測、探索水下聲學監測、岸線固定監測、救護基地建設、科普宣教等,並成功舉辦江豚保護“主題月”活動。
針對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及其棲息地的保護也在積極進行。2019年,市綠化園林局先後開展“愛鳥周”“石臼湖小天鵝物種動態監測”、南京椴等珍稀物種保護、中華虎鳳蝶棲息地保護。同時通過“盤羊四號”行動,巡查候鳥等野生動物棲息地,嚴防亂捕濫獵和損毀野生動物棲息地等違法活動。20年初重點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全市野生動物保護和疫源疫病防控等工作。
城市品質提升 創建成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是國家園林城市的升級版,是城市建設中最高級別的“綠色勳章”,是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同時也是城市宜居的重要“指標”。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市綠化園林局牽頭協調推進創建各項工作,去年高分通過國家迎查,2020年1月,南京市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成為副省級城市中第二家創建成功的城市。這是南京市在1997年獲評“國家園林城市”稱號15年後再獲殊榮。
市綠化園林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8年南京市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以來,重點打造了“一城兩山兩水兩帶”景觀,建設城市公園綠地,完善綠道慢行系統,開展藍天清水行動,全力做好節能減排等工作,認真當好綠色管家。截至2019年底,南京市建成區綠地率達40.67%,綠化覆蓋率達45.0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47平方米,城市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92.33%,林蔭路推廣率達86.17%,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6%以上。
業內人士分析,南京市建成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三項指標均領先全國同類城市。城市品質全面提升,生態效益日益凸現,文化特色不斷彰顯,“山水相依、城林相映、濃蔭蔽日、風格渾厚”的城市園林綠化特色更加鮮明,“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人民更幸福”的“綠色都市”初具雛形。
系統構建南京市綠道網絡,提升城市空間品質。2019年,市綠化園林局編制完成《南京市綠道總體規劃(2019—2035)》,對七類重點綠道進行了體系性規劃。在此之前,全市已陸續建成濱江風光帶、環紫金山、明城墻沿線等綠道863公里。2019年,南京市又完成了299公里綠道建設,全市綠道總里程已達到1162公里,江南“一江三環五帶”、江北“一江一環兩帶”的綠道總體結構已基本形成。2019年,住建部組織召開城市綠道建設新聞發佈會,南京市作為唯一受邀參會城市作了重點介紹,綠道建設“南京經驗”被新聞聯播、焦點訪談、“學習強國”等中央媒體專題報道,並向全國推廣介紹。
遊園綠地建設等民生實事也在加快推進。2019年,南京市共完成花神科技小遊園、康盛花園等16個遊園綠地建設,在為城市增綠添彩的同時,還為遊園綠地融入了文化、體育等元素,提升了遊園綠地的內涵。據悉,2020年南京市將持續推進“口袋”公園和綠道建設,並進一步對原有綠地進行提檔升級。
城市園林景觀在持續靚化。近幾年來,市綠化園林局在小區圍墻、公園欄杆、隧道出口等多處種植花墻約1.3萬米。為打造南京最美櫻花季,2019年市綠化園林局組織實施雞鳴寺——玄武湖櫻花觀賞區改造提升工程,在現有櫻花基礎上新增約1700株櫻花,“水陸空”立體賞櫻路線和夜櫻觀賞模式等為市民帶來了全新的賞櫻體驗。
綠色理念推廣 著力回應市民美好生活嚮往
2019年3月1日,省、市四套班子領導集體來到南京江北新區長江岸邊參加義務植樹活動,並啟動了長江江蘇段造林綠化行動,吹響了開展長江兩岸大規模造林綠化工作的號角。
在2019年“3·12”植樹節活動期間,市綠化園林局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推出寶寶成長林、“我為鳥兒安個家”、樹木養護實踐,以及菊花科普講座等活動,營造全社會愛綠護綠良好氛圍。2020年,市綠化園林局將開展“防疫+全民義務植樹”,創新義務植樹形式,將廣場活動更換為“雲直播”,開展H5線上義務植樹知識有獎問答;推出全民義務植樹捐款活動;積極做好“互聯網+義務植樹”基地建設;後續將開展致敬白衣天使2020棵“愛之樹”等活動,引導廣大市民積極參與義務植樹活動。
2019年,市綠化園林局還開展了各類社會綠化活動,舉辦第三屆“梧桐語”最美陽臺、最美庭院網絡評選,以及花卉園藝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等各類主題活動,推廣家庭園藝諮詢服務,普及家庭園藝知識,讓綠色理念深入人心。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南京市對城市園林景觀進行了全面提升,新增綠雕小品30余處,使用花卉160萬盆,打造了全城繁花的喜慶氛圍。併為同年舉辦的“5.20江蘇發展大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南京“創新周”、世界智慧製造大會、南京馬拉松比賽、2019年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等省市重要活動,提供了優美的城市環境保障。
綠美鄉村建設也在持續推進。2019年,南京市完成48個“綠美村莊”和48個“三化”示範村建設,同時創評20個“國家森林鄉村”,為南京市生態文明建設增添了亮色。
園林科技創新 彰顯園林綠化行業勃勃生機
江蘇省園藝博覽會是展示江蘇園林園藝、傳承園林技藝、延續歷史文脈的重要窗口平臺,自2000年以來,已舉辦十屆,本屆園博會是南京第二次承辦。
市綠化園林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屆園博會以“錦繡江蘇、生態慧谷”為主題,按照“精緻園博、文化園博、活力園博、休閒園博”的目標要求,探索“城市雙修”實踐,精心設計了園博園中石谷花園、再生花園、未來花園、空中花園四大片區,打造世界級的山地花園群和生態休閒旅遊目的地。同時通過組織開展“園博+”主題活動,舉辦一屆“永不落幕”的園博會,提升省園博會的引領性和影響力,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2019年,南京市的園林園藝在各類參展中大放異彩。在北京世園會江蘇日舉辦了“南京金陵盆景展”獲得好評;當年10月26日,圓滿完成在上海舉辦的第十三屆中國菊展“金陵菊韻、莫愁煙雨”南京主題展園建設,獲得室外景點競賽大獎。
各項園林建設更是成績斐然。由我市建設的第十二屆中國(南寧)國際園林博覽會南京展園,獲得住建部最佳展園、最佳設計展園、最佳施工展園等6項殊榮。
綠化園林管理實現智慧化。市綠化園林局打造的智慧園林精細化平臺,可以從行道樹定位、樹木無損健康檢測、古樹名木一樹一檔、養護實時跟蹤、數據定量分析等方面,以數字化、信息化手段管理全市綠化園林。
2020年,市綠化園林局將進一步對標找差、創新實幹,努力推動全市綠化園林工作實現高品質發展,完成全市綠化造林萬畝目標,林木覆蓋率和自然濕地保護率繼續保持全省前列,用繡花功夫和工匠精神,努力打造南京“卓爾不群的美麗印象”。(南京日報 作者 孫琳 通訊員 胡根才 許爭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