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工信部聯絡員“點讚”蘇北三市復工復産工作——防疫復産兩手硬,顯露江蘇真功夫


3月9日-3月11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復工復産聯絡員組第二組分別赴江蘇省徐州、連雲港、鹽城三市調研指導當地復工復産工作。調研結果顯示,三市均有效應對疫情,有序推進復工復産工作。
政府協調有力,復工“復”的是産業鏈
“集團公司下屬各企業基本于2月10日-2月11日復工。目前,員工總體復工率98%,整體産能恢復70%-80%。”3月9日,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吳江龍向聯絡員組彙報説,地方政府協助打通産業鏈,有力幫助了企業如期順利復工。
“單單一個企業沒辦法復工,打通産業鏈,上下游都動起來才能轉。”徐州市工信局副調研員王善元説,“拿徐工集團來看,它有2449家國內供應商,55家海外供應商,僅徐州市就有721家。徐工集團排出急需復工的供方企業名單,我們精準對接,協調防疫物資、交通運輸,截至3月9日,徐工産業鏈上游供應商開工率99%,下游664家經銷商除重點疫區外均已復工,復工率達97%。”
據了解,徐州市至今累計協調徐工集團128家、卡特彼勒24家市內配套企業及時復工,向浙江、安徽、河北等省外30多個地級市發送協調函40余份,協助市外300余家相關配套企業復工復産。截至3月8日,全市已復工工業企業5423家,復工人數約31.9萬人。
連雲港則因時而動,貼心服務企業復工復産,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100%。
恒瑞醫藥副總經理王洪森表示,復工關鍵是防疫物資供應,企業每天需要口罩超8000隻,口罩供應成了考驗。“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及時給予幫扶,解決了我們的後顧之憂,1月-2月産值已有4000多萬元。”
“疫情期間購買大批防疫物資難度較高,我們就自己生産口罩,調動區內中投泰華、艾業無紡布等企業,協助打通無紡布、熔噴布等産業鏈配套環節,引進兩條口罩生産線,日産12萬隻,對企業按需分配,成本由財政承擔,切實解決了防疫物資供應難題。”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經發局局長楊東文介紹,疫情嚴峻時,堅持保供應,100多名駐廠指導員進駐艾業無紡布等22家企業,開足馬力生産防疫物資;疫情緩解時,按照“先規上、後規下;先重大、後一般”思路有序安全復工;疫情可控即2月20日後,開發區16個包企部門全面下沉企業、項目生産建設一線,推動企業滿負荷生産、項目高速度建設。
鹽城以優化政策護航企業復工復産。2月3日,鹽城出臺《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二十條政策意見》,2月14日啟動2020年度工業專項資金申報工作,2月底前第一批專項資金已撥付到位,真金白銀支持企業渡難關。
企業各顯神通,防疫得法確保安全生産
沒有安全,一失萬無。疫情控制有效是復工復産的前提。日鎧電腦配件有限公司的防疫做法成為當地企業的樣本,還被總結為經驗做法寫進工信部復工復産聯絡員組工作日報。
據鹽城市亭湖區區長盛艷介紹,日鎧電腦是台灣和碩集團下屬企業,早在1月就啟動了防疫應急響應並成立防控應急小組,隨後分別啟動防疫一級警戒和防疫三級警戒,併發布集團公告:禁止年後來自重點疫區的人員以及回重點疫區休假的員工返廠。“他們分工得當,有疫情防控小組、有防控責任書、有防疫專業知識宣傳等,前期儲備了75萬隻口罩,又在上海建立一條日産2萬隻口罩的生産線,防控有力,這為我們協助企業復工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日鎧電腦的防疫做法是鹽城市系統防疫的一個縮影。據了解,為保證企業安全復工,鹽城市工信局于1月25日召開會議,推動現有口罩生産企業提前復工復産,保障防疫物資。次日,亭湖新鋒、鹽都方天等口罩生産企業即率先復工。截至3月9日,全市重點監測的7家口罩生産企業合計生産口罩1168萬隻,紡織服裝企業轉産口罩1160萬隻。此外,2月3日,鹽城在全省率先出臺《全市工業企業復工及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明確企業復工“十有”標準和疫情防控“五達標”要求。至3月9日,全市工業企業已復工16647戶,復工面96.4%,全市工業企業復工人員50.5萬人。
位於連雲港的中船重工第七一六所應對疫情亦有良方,為聯絡員組所肯定。據七一六所所長顧浩介紹,疫情發生後,所內迅速建立所級、基層單位兩個層面組織管理體系,並制定關於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産等6項制度,自主開發App,掌握每位員工健康狀況,成立檢查組、督察組每日檢查。“2月10日復工,截至3月10日,實際到崗復工人員3153人,到崗率96.12%,科研生産逐漸步入正軌。”顧浩説。
據了解,連雲港統一建立起市、縣、企三級一體、精準調度的管控體系和員工管控體系,加強人員閉環管理,還為企業提供運輸保障服務,對外地返連企業員工採取“點對點”、一站式直達交通方式,建立人員臺賬,目前共排查外來員工5173人。
徐州細化提出做好企業復工和疫情防控工作的18條措施,同時壓實企業主體責任,確保企業工作機制到位、健康排查到位、防控物資到位、宣傳教育到位,並形成工作組,下到各縣(區)、企業,指導督查落實情況。
既抓量更抓質,有效復産穩住經濟基本盤
復工復産有序推進後,則需提高復工品質。
復工於恒瑞醫藥而言,也不僅是藥品生産流水線重新轉動,研發工作同樣開展有序。據王洪森介紹,企業研發團隊約5000人,每年研發新藥投入約佔總産值的12%-13%,已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預計今年還將推出3-4種新藥。”
“下一步將加快推動産業鏈、供應鏈上企業復工復産,著力通過産業鏈的恢復,帶動産業鏈上企業提高産能利用率,加大企業用工保障,會同人社部門組織做好用工的供需對接工作,幫助企業解決用工難題。”王善元表示,同時會加大指導幫扶力度,抓好“蘇政50條”等惠企政策落實見效,推進企業達産達效,促進工業經濟全面復蘇。
“復工復産狀況是不斷變化的,全省工信系統每天一摸排一報告,更新數字。”省工信廳二級巡視員常如平告訴記者。他認為,在疫情嚴重時,能下定決心嚴防死守、迅速反應,抓疫情防控和防疫物資生産是一種責任擔當,在疫情得到控制時,能夠靈活轉變工作思路,平衡防疫與復工復産也是一種責任擔當,“敢放手,接受變數,這考驗著一個地方的應對能力。”
工信部復工復産聯絡員組一行對三地協調應對疫情防控與推進復工復産的工作部署予以肯定。對企業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收集整理、協調解決同樣是聯絡員組的工作內容之一。3月9日,徐工集團向聯絡員組反映,希望工信部支持企業創新中心建設,“建議國家層面將高端工程機械核心零部件方向納入第3批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佈局領域。”吳江龍説。
聯絡員組表示,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主要解決製造業基礎性核心技術問題,建議徐工集團進一步明確創新中心定位,抓住核心關鍵問題,統籌研究考慮。
“當前,疫情防控仍然是重點工作,切不可掉以輕心。”針對蘇北三市的復工復産情況,工信部復工復産聯絡員組第二組組長、裝備工業二司副司長徐春榮説,“如何在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效復工是當前所有地區面臨的問題。能看出各地政府下了不少功夫,企業自主發力,政府協助保障,雙方合力做好防控物資籌集、人員返崗等,才能有效推進復工復産。蘇北三市積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具體要求,防疫復工兩手齊抓,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他説,下一步企業應當保持疫情防控的良好狀況,調整優化生産管理,制定安全保障措施,將産能趕上來,降低疫情影響,穩住全年經濟發展。 (新華日報 作者 顏穎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