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近70家新型研發機構參與抗疫 孵化引進的22家企業已研發“上崗”33項抗疫産品
作為南京創新資源密度最高的板塊之一,江寧開發區高新園聚集著近70家新型研發機構。近期,這批新型研發機構以及他們孵化引進的715家企業已全員復工。南京日報記者走訪時發現,憑藉快速開發能力,目前其中22家企業已研發出33項産品,在抗疫一線光榮“上崗”。
“明天省藥監局將來進行檢驗,拿到相關報告之後我們就可以向國家藥監局申報,推動這款新冠肺炎核酸檢測試劑盒上市銷售。”3月16日,南京昂科利醫藥科技創新研究院負責人張希軍告訴南京日報記者。
昂科利是南京市2019年12月最新備案的新型研發機構,其背後有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袁增強教授等人才團隊的強力支撐。疫情發生後,研究院啟動緊急研發機制,2020年1月底試劑盒樣品出爐,2月中旬具備批量生産能力,如今周産能已經達5萬-6萬份。張希軍説:“這款核酸檢測試劑盒的一個優勢是,可以常溫儲藏及運輸。另一個優勢是,不需要特殊儀器設備,只需肉眼觀察結果,實現了即時檢驗,大大提升檢測效率。目前我們生産出的試劑盒已第一時間捐贈給湖北黃岡、黃石等地的醫院。”
最近,部分被隔離的武漢居民家庭入戶門上貼上了一款遠程智慧電子封條,只要大門打開,社區工作者的手機APP上就會接收到報警信息。這款“神器”的開發者是南京鉅力智慧製造技術研究院。研究院項目經理劉兵告訴南京日報記者:“我們原本是一家為水泥等大型企業提供智慧工廠方案和設備的新型研發機構。疫情發生後,我們看到基層工作人員已經連續工作四五十天,非常勞累,特別心疼,就想用自己的知識儲備為他們做些什麼。2月25日復工,我們在研究院已有的工業物聯網框架下,短時間迅速研發生産出電子封條,火速發往武漢、黑龍江等地,協助當地社區推進隔離工作。”
消毒産品也是新型研發機構重點攻關的領域。南京庭布蘇新型材料研究院復工後,加快了綠色消毒劑生産工藝的升級。研究院介紹,二氧化氯、次氯酸是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最安全綠色消毒劑”,中科院也曾證實,二氧化氯可使SARS病毒完全失活。目前,研究院的綠色消毒劑生産工藝已達到國際標準,預計年産量可達2000噸。同時,該研究院通過吸收新加坡與美國聯合開發團隊的先進技術,還研發了高頻交換等離子電場殺菌凈化裝置,目前已經在美國和新加坡醫院、診所應用。
江寧開發區高新園人士介紹,新型研發機構一頭連著科研院所的頂級研發成果、創新資源,一頭連著市場、資本,憑藉獨特的體制機制優勢,他們成為獨樹一幟的高科技抗疫“小分隊”。園區在復工摸排中發現,江寧開發區高新園的新型研發機構涉足的研發領域覆蓋病毒消殺、症狀檢測、輔助治療、病後恢復等多個重點環節,不但為疫情防控做出貢獻,也為自身發展開闢出新的路徑。(南京日報 通訊員 侯佳 融媒體記者 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