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疫情防控放在首位 教案調整不誤學習 我省各級學校進入“開學預備”
根據江蘇省教育廳3月21日發佈的通知,全省各級各類學校自3月30日起分批次錯峰開學。其中,高三年級、初三年級3月30日開學;中小學其他學段、年級做好4月7日開學準備;高校以4月13日為開學起始時間做好開學準備工作。
在經歷兩個多月的“超長寒假”後,江蘇省高三、初三的學生們將在下周迎來開學,其他中小學生們也要進入“開學預備”。學校準備如何?學生又該如何調整學習生活節奏?3月23日,新華日報記者進行多方探訪。
排查師生行程,評估合格才能申請開學
南京市玄武區教育局副局長沈峰告訴新華日報記者,開學之前對師生進行相關排查是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該區要求各校掌握全校師生員工的健康狀況和行程動向,了解其外出史、接觸史和健康史等關鍵信息,重點關注假期有無到過疫區、國外。另一個重要工作就是防疫物資的準備。同時,這兩天該區將啟動中小學校開學驗收評估,評估合格的學校才能申請開學。
新華日報記者從南京市六合區教育局了解到,該區此前對各校教職員工開展防控知識和技能培訓。區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學校防控組派出15個工作組,從3月23日下午開始,逐一驗收各中學的開學準備工作,驗收合格後,向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提出申請,經同意後開學。
南京遊府西街幼兒園園長董文華説:“幼兒園將提前了解入園意願,以‘周’為單位統計入園需求人數,精密安排入園工作;如家庭能滿足幼兒保育需要,選擇不入園,幼兒園將通過網絡為家長提供育兒指導。計劃入園的幼兒,家長提前送來被褥,幼兒園安排消毒後再供幼兒使用。”
新華日報記者還了解到,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將在省內其他12個設區市安排車輛,將當地學生集中接回南京。學校對所有在校學生均採取“日報制”“零報告制”,採用APP定位校外實習學生的健康和工作情況。
防疫物資到位,進出校門先測體溫
各地中小學按照要求,建立嚴格的防疫制度。在不少超過千人規模的學校門口安裝“紅外線測溫門”;在學校公共區域,增設廢棄口罩處理區,對廢棄口罩進行統一回收、專門處理;在教學樓衛生間配備洗手液、紙巾,水龍頭上方還張貼“七步洗手法”;每間教室配備酒精棉球、紫外線燈,每天定期開展消殺工作。此外,各地中小學均專門設立隔離室,一旦發現可疑情況會立刻進行隔離。
3月23日,在南京市金陵中學河西分校門口,“紅外線測溫門”安裝調試完畢,只需0.2秒就可以測出溫度,最多容納7人同時進入測溫區。學校還擬定錯時上學方案,同時打開西門(高中部和國際部)、南門(小學部)和北門(初中部),以緩解高峰期的人流壓力。在防疫物資方面,金陵中學河西分校有7000多名師生,在南京市中小學中,師生數量和校園規模都屬於比較大的,為此,學校準備2.5噸84消毒液以及兩萬隻配發給教師使用的口罩。
記者來到南京九中校門前的專用通道時,該校副校長樊曉鳴正仔細檢查紅外熱成像感應系統。在專用通道旁,還有一個公共手部消毒智慧霧化裝置和一個廢棄口罩消毒箱。“消毒智慧霧化裝置讓孩子們進校後可進行非接觸式手部消毒。廢棄口罩消毒箱帶有專門的紫外燈,廢棄口罩放在裏面可以先消毒,避免二次污染,最後由專業的回收公司按照醫療廢棄物進行處理。”樊曉鳴説。
調整教學方案,確保復習迎考不受影響
如何保障食堂用餐安全,是很多家長關心的話題。有的學校將進入和離開食堂分為兩條線路,引導學生錯峰就餐,避免擁堵;有的學校採取“送餐制”;還有的學校在食堂後廚安裝攝像頭,實時監測衛生情況。
金陵中學河西分校採取“送餐制”,該校副校長顏廷瑜告訴新華日報記者:“學校提前購買3萬多個飯盒,送餐到教室、辦公室,師生不到食堂聚餐。”
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共有3個學生食堂,學校安排工人在每張餐桌上安裝臨時隔離板。“學生將按照所在樓棟分時段用餐,第一批學生11點半,第二批學生12點,用餐時盡可能保證1個-2個座位的相隔距離。”該校相關負責人説。
針對高三、初三年級學生,各學校在教學上作好充分準備。樊曉鳴説:“現在高三各學科都在科學調整教學方案和備課進度,在課時受影響的條件下,保證復習迎考工作不受影響。”
南京雨花台中學校長趙光輝表示:“之前的‘超長寒假’考驗的是學生的自覺性自律性,即將到來的新學期則更加磨煉品質,離南京市高三二模考試還有一週時間,這是對前段時間線上學習的全面總結,也將影響下階段復習心態。”
“開學之初,孩子的精神很容易不集中,甚至會出現睏倦、散漫等狀態。家長要提前幫孩子改掉睡懶覺的習慣,和孩子一起來調整作息,從現在起堅持到開學,孩子的玩心會有所收斂。”南京中山小學副校長李萬青表示,“孩子的‘假期綜合徵’是難免的,家長應理智對待,不能盲目給孩子加壓,否則欲速則不達。”
淮安周恩來紅軍小學校長管曉蓉説:“建立一個學生心理狀態的集中彙報機制,將全校師生在‘心理防疫’過程中遇到的困惑或壓力及時交由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來調整。”(新華日報 記者 葛靈丹 通訊員 糜夢逸 王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