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徐州森林總量和品質“雙提升” 城市“綠起來” 環境“美起來”
這是一座“石頭縫中繡出的森林城市”。3月,騎行在湖東路上,一邊是湖面萬畝,綠波盪漾柳絲垂,一邊是山巒疊翠,姹紫嫣紅花遍地。這是“脈動彭城”的一張名片,更是“綠美徐州”的一個縮影。
徐州植樹造林、提升綠化品質的腳步從未停歇。其森林覆蓋率從新中國成立前不足1%,到2019年達28.26%、位居全省第一,這背後是數十年來一代又一代林業人付出的血汗。2007年以來,經過兩輪“進軍荒山”行動,植樹者們用鋼釬開鑿樹坑,用麻袋從山下背土,綠化荒山12.8萬畝,栽植樹木超過1000萬株。
2020年,徐州計劃完成成片造林6萬畝,新建、完善農田林網30萬畝,完成森林撫育12萬畝,建設國家森林鄉村35個、省級綠美鄉村45個,完成濕地修復2500畝。
按照徐州市委市政府“大規模造林綠化,提升森林覆蓋率”的決策部署,徐州市聘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産工業設計院編制全市國土綠化提升總體規劃。
該規劃以“脈動彭城,綠美徐州”為理念,以“一環多點、兩脈多廊、三網多區”為總佈局,提出從2020年到2022年,實施水系林網建設、綠美村莊建設、荒山綠化修復等七項國土綠化工程,以及森林修復、平原低效林改造、山林景觀提升三項森林品質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徐州市森林總量和品質。
今春的徐州城處處皆風景。城區綠化上,園林人“見縫插綠”“立體增綠”,確保“黃土不見天”,讓市民推窗見綠。
在雲龍區老城區,區城管升級改造行道樹,加快銀杏、國槐、女貞等行道樹和灌木球類的補植工作,調整株距及栽植量,使道路和綠帶層次分明。草坪選種播撒上注重微地形設計塑造,隨坡就勢,高低錯落,栽植多樣樹種,形成步移景換、錯落有致的綠化景觀。
“在增綠治綠的基礎上創新理念,用‘繡花’功夫因地制宜進行精細化的綠化栽植。”雲龍區城管局園林處聯合彭城、子房、黃山等辦事處選取100余處點位,利用現有綠化地栽植薔薇、木香等攀援植物,通過增加鋼質花架構築物、新砌花壇、擺放塑膠花箱等方式,豐富栽植形式,增加綠化面積,提升綠化景觀效果。
連日來,徐州各縣市區不負春日好時光,熱火朝天開展春季綠化工作,為彭城大地再植新綠。
新沂市計劃全年完成植樹造林面積5萬畝;邳州市政計劃完成造林綠化12萬畝;豐縣投入2億元,把縣域內18條主要交通幹線的綠化及景觀帶工程作為重點項目;銅山區投資2300余萬元,預計栽植各類“三化”樹木60余萬株;沛縣計劃造林4.2萬畝,對栽植“三化”樹種的連片50畝以上地塊每畝補貼1500元;睢寧縣連續第五年開展“百村萬樹”行動,造林面積達到2萬畝,綠化成效顯著……
從零星點綴到滿眼皆綠,這座城市的美麗嬗變獲得市民一致好評。
不過,這種變化絕非一日之功。
在徐州已經紮根生長了40餘年的楊樹,有著生長快、成材早、産量高、易於更新、便於加工等特點,過去一直是徐州造林綠化的主力軍,也是徐州森林資源的主體。然而,每到4月、5月,漫天飛舞的楊絮給出行的市民帶來了諸多不便。
2019年,徐州市委市政府把市區楊絮污染治理提上議事日程,以“森林覆蓋率不下降、生態景觀效果再提升”為前提,將四環高速外側300米以內區域納入治理範圍,堅持科學規劃、調治結合、適地適樹、分類治理,目前治理工作已全面展開,力爭全面遏制市區楊絮污染狀況。
從量變到質變、從單一到多樣、從“綠起來”到“美起來”,老百姓享受到的綠色福利越來越多。
未來5年,徐州將採用銀杏、櫸樹、朴樹、無絮楊等“三化”樹種和鄉土樹種更新楊樹90萬畝,將楊樹比重下降到30%左右,使樹種結構趨於合理。同時以系統性撫育措施提高森林品質,推動紅楓、三角楓、五角楓、烏桕等彩色樹種上山,全市計劃改造側柏純林近10萬畝,真正做到城美山青、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新華日報 記者 何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