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省內高校陸續迎來開學——線下線上齊發力,迎接大學新學期
4月13日,江蘇省3所高校——南京醫科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學生返校,成為首批返校的江蘇高校學子。特殊時期的大學開學及校園生活,引人關注。
首批學生報到,嚴格檢測核驗
4月13日起,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周邊的六個校門同時開放,學生根據提前申請選擇距離宿舍最近的校門進校。交警、保安、志願者有序維持秩序,車輛即停即走,保安在校門口幫助學生拎行李下車,身穿紅馬甲的志願者用小推車把行李拉到宿舍。由於事前已經填好信息,學生到校掃碼,自動出具結果,進行紅外測溫後進入校園。寢室內已經通風,人手一隻體溫計放在個人桌子上。
同日,中國藥科大學迎來第一批返校學生。學校工作人員嚴陣以待,校門口設置了“重重關卡”。同學們間隔一米,有序排隊接受查碼測溫。學校細心準備了運送行李的往返接駁車,到了宿舍門口,宿管阿姨會再次確認大家的體溫。校園內的食堂、菜鳥驛站和圖書館等也已恢復開放。學校按照疫情防控有關要求,對室內座位進行了重新佈局,避免人員聚集。
新華日報記者了解到,江蘇省多地開通複學專列、專用大巴,以“點對點”的接送方式確保學生安全順利返校。無錫、啟東等地推出“點對點”客運服務,開通省內高校直通車專線。連雲港從4月17日起正式恢復大學城的高校直通車,陪同返校的家長可享受免費回程。吉祥航空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學生提供40元優惠券,如果出發城市乘機人數集中,還可包機返校。
南京醫科大學要求返校學生提前準備至少2周內的個人防護用品。若發現有發熱、咳嗽的學生,將嚴格進行隔離,防止造成傳播。
模擬演練,疫情防控細緻到位
高校裏學生以及教學、管理人員數量大,集體生活多且作息時間不統一,校園疫情防控需要更加細緻到位。江蘇大學教授吳春篤和研究員賈衛東領銜的科研團隊,成功研發兩款適用於大面積公共區域消殺的靜電噴霧消毒機,4月13日,團隊將2台機器捐贈給校方。江蘇大學後勤集團總經理沈良鈞表示,這樣適用的消毒神器對後勤保障就像是“及時雨”——消殺作業效率提高了,消殺人員的勞動強度減輕了。
4月13日上午,揚州大學的校園裏陽光明媚,該校揚子津東校區的宿管阿姨們一大早就紛紛出動,為4000多床被子做了一次“日光spa”。揚州大學公寓中心通過宿舍管理QQ群及微信群,主動為學生提供曬被服務。截至目前,學校已累計隔空“接單”超過6000條。
同一天,鹽城工學院組織工作人員對學生宿舍進行殺菌消毒。此前,學校已對全校2772間宿舍進行衛生清掃。鹽城工學院宿舍管理中心主任胡祥説,學校將宿管阿姨與清潔人員分成若干組團,各組團人員每天要清掃自己負責的那棟宿舍樓,包括學生宿舍、樓道、樓梯、陽臺、盥洗間、廁所及宿舍週邊環境(清掃院落、道路、撿拾綠化帶的垃圾),並且每天早上將宿捨得窗戶打開,讓室內空氣對流,確保室內空氣清新、無異味。
據悉,省內高校在開學前都對學生報到“全流程”進行了模擬演練。4月10日下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將軍路校區舉行模擬演練,人臉識別、檢測體溫、檢查健康碼,“返校學生”依次完成了“一驗二測三查”的審核程式。
線上線下銜接,雲答辯雲招聘雙管齊下
開學之後,不少高校的“線上課堂”仍將持續一段時間,確保未返校的學生也能夠同步跟上教學進度。南京醫科大學學生到校後,既可選擇到教室上課,也可以選擇在宿舍上課。南京財經大學開學後,學生暫時不進行線下教學,繼續一週的線上教學後,再陸續開展線下教學。
對於畢業季的大學生,省內多地高校明確,論文答辯將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進行,但品質要求不會降低,對因疫情原因確實無法按期完成畢業論文的情況,將適當順延培養和學位授予時間。
2月20日11點至13點,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博士生徐曉茜使用在線會議的方式,在家順利通過博士學位論文答辯。這也是在疫情期間,江蘇首個順利通過博士學位論文答辯的案例。
截至3月29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15個學院的2360名碩士研究生完成了學位論文線上答辯,線上答辯率達到95.8%。各學院答辯秘書都進行全程錄音錄影,對關鍵畫面截屏保留,並與答辯記錄一併留存,實現整個答辯過程可回溯、可復查。對因疫情影響論文進度、仍需修改或其他原因暫未參加本次線上答辯的少數研究生,南航也會在正式開學後為其組織線下或線上答辯,並視實際情況增開校學位評定委員會會議,確保論文品質不降低,學生畢業不延期。
針對備受關注的畢業生就業問題,各高校積極搭建網絡求職和簽約平臺,努力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4月10日上午,“江蘇大學輔導員工作室就業直播大課”在樂享直播平臺、江蘇大學官方B站直播間開講。四名輔導員擔任主講嘉賓,線上指導網上求職的各方面注意事項,江蘇大學三四年級本科學生聆聽了本場直播,江蘇大學官方B站直播間人氣值達1.5萬人次。
“今年學院有1760名畢業生,是畢業生人數最多的一年。”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王磊介紹,學校為畢業生免費開通了線上職業測評、職業規劃平臺、就業指導直播課等服務。(新華日報 記者 王拓 楊頻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