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好故事,事半功倍”。鹽南高新區黃海街道紀工委在認真品讀《習近平講故事》這本書後,精挑細選出36個生動故事,打造成極具特色的“勵、品、治、廉”四篇章廉政文化學教陣地。
“入黨為什麼?勵志苦在先。”走進“勵”字篇長廊,《英雄出少年》《革命的青春》《尋烏調查》等一個個故事躍入眼簾,故事的背後,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這句諄諄告誡。對於踏入社會,剛剛走向工作崗位的年輕人,抓好價值觀養成是重中之重。在該篇章的學習中,街道紀工委為新入職的青年幹部、新入黨的青年黨員講述這些志在千里,卻也萬不能忽視眼下的故事,榜樣是最好的説服。
“在黨幹什麼?擔當衝在前。”“品”字長廊中,《為政先修身》《康熙不取靈芝》《谷文昌的“潛績”》等故事,都在説明“修其心治其身,而後可以為政于天下”這個道理。街道紀工委為街道中層幹部、村居“兩委”成員時時上著這門修身課,“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強調遵紀守法、不碰底線,以“慎權、慎獨、慎微、慎友”強調防微杜漸、不棄微末……為街道、村居兩級領導幹部崇德修身標注出認識論和方法論。
“為黨留什麼?行久以致遠。”領導幹部,尤其是基層的領導幹部更應當俯身向下,聯繫群眾。在“治”字篇長廊中,從馮夢龍“上任走了半年”的故事中傳遞出“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的基層實踐真理。隨著街道紀工委提出的“步行工作法”廣為盛行,求真務實的作風深入人心。這些故事的講述為廣大基層幹部指方向、長志氣,成就不受虛言、不興偽事的幹事格局。
“克己而奉公,廉潔扛在肩。”“廉”字長廊中,《三命而俯》《二世而亡》《上行下效》等故事如隆隆雷聲在耳邊炸響。按照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四有”要求,街道紀工委提醒轄區黨員領導幹部樹立正確權力觀,對於腐敗問題始終保持高度警惕,再讀楊震《四知拒金》故事,把“清廉”二字留給子孫後人。
該特色廉政文化學教陣地自建成以來,參觀學習人員已達5000余人。在青年幹部入黨之先、提拔之前,到該陣地聽廉政故事,悟典故道理逐漸成為規定動作。廉政文化的浸透,已然成為黃海街道政治生活的必需。 (新華日報 作者 王京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