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由2016年的47.2%提升到去年的68.3% 南京自然濕地保護率躍居全省第一
在龍袍濕地公園棲息的小白鷺。 南京市綠化園林局 供圖
4月15日上午,南京日報記者從南京市綠化園林局召開的對標找差創新實幹推動“四新”行動任務落實暨黨風廉政建設大會上獲悉,2019年南京市修復濕地約3700畝,全市自然濕地保護率達68.3%,從江蘇省第六躍居第一。2020年自然濕地保護率將再增0.2個百分點。
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被譽為“地球之腎”,具有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維持碳循環等重要的生態功能和生態效益,濕地還是海綿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城市的“彈性”。根據2009年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結果,南京市濕地保有量9.73萬公頃(不包括稻田濕地),佔全市國土面積的14.8%。
南京市綠化園林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兩年,圍繞“長江大保護”,南京市對重要的自然濕地資源、野生動植物,特別是鳥類的棲息地進行了搶救性保護,先後新建了六合池杉湖、溧水東屏湖、龍袍長江和溧水石臼湖4個省級濕地公園,新增受保護自然濕地面積1萬多公頃。根據江蘇省林業局公佈的數據,2019年南京市自然濕地保護率已由2016年的47.2%提升到68.3%,排名由全省第六躍居為第一。
不僅如此,長期以來受人為高強度干擾導致的濕地資源退化問題,通過實施濕地修復也得到了顯著改善。南京市先後實施了退漁還湖、退耕還濕、棲息地恢復等十余項退化濕地恢復工程,每年修復濕地3000余畝。時至今日,恢復後的濕地生態狀況顯著改善,生物多樣性豐富,綜合效益顯著。
溧水區石臼湖是東方白鸛、白鶴、小天鵝等珍稀瀕危鳥類的重要棲息地,上世紀80年代以前,每年都有數萬隻候鳥在此聚集越冬。但由於“圍網養殖”的野蠻生長,改變了人鳥和諧的局面——水草銳減、生物鏈阻斷,水質的凈化能力大為減弱,嚴重影響了魚類洄遊、候鳥棲息。濕地保護啟動後,溧水區實施退漁還湖工程,精心修復自然生態。如今,這裡不僅是江蘇重要的候鳥遷徙棲息地之一,也是江蘇最大的小天鵝越冬地,各種鳥類資源達150多種。2019年入冬後的湖面上,潔白的天鵝不時拍打著翅膀飛過,豆雁輕盈飛舞……一個個“小精靈”勾勒出別樣的生機景象。
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南京市將以長江大保護和太湖流域治理為契機,繼續提高濕地保護水準,在自然濕地保護率保持全省第一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保護品質,為改善人民生活和社會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使濕地成為鳥類的天堂、物種的基因庫。(南京日報融媒體記者 孫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