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跨越1000公里對口支援 高淳助力柞水木耳産業做大做強
4月21日,在陜西省商洛市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的金米現代農業産業園內,整整齊齊已長出木耳的菌包,密密麻麻排在田間地頭,這正是南京市高淳區與柞水縣協作結出的碩果之一。
柞水縣因盛産木耳的最佳適生樹種柞樹而得名,柞水木耳也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和農産品地理標誌産品。自2017年11月對口支援柞水以來,高淳立足柞水農副産品産業優勢,以木耳發展為突破口,從生産、病蟲害防治、拓展銷售渠道等方面,攜手柞水助力做強做大木耳主導産業,使之發展成為柞水脫貧致富的大産業。
柞水縣委常委、副縣長、高淳對口幫扶柞水工作組組長楊宏玉表示,工作組在詳細調研木耳生産情況後,主動和江蘇、南京企業對接聯繫,協助引進菌包生産設備和先進菌包製作技術,在菌種選育、高效栽培、菌棚建造、病蟲害防治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撐。“我們聯繫的江蘇農業專家、江蘇蕈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宋金俤,與柞水木耳菌包生産企業進行技術交流,捐贈病蟲害防治書籍,指導木耳生産和良種食用菌選培,努力保障木耳的産量和品質。”
“柞水木耳味道鮮美、滑潤清爽。”這是南京市民杜女士對柞水木耳的評價。早在2018年南京、商洛共同舉辦的“最受南京市民歡迎的商洛農産品”招標活動上,柞水木耳就被授予“最受南京市民歡迎的商洛農産品”。
為打響柞水木耳品牌效應,高淳充分運用南京、高淳網絡平臺和行銷優勢,推進以木耳銷售為主的農特産品旗艦實體店和網絡銷售平臺建設。目前,南京市固城湖電子商務公司與柞水縣金穗電子商務公司已達成柞水木耳線上銷售合作合同,柞水縣供銷社與南京誠加信公司已簽訂線下銷售合作合同,並在我市眾彩物流和高淳固城湖農特産品市場建立實體旗艦店4家。
4月21日下午,陜西秦峰農業公司副總經理吳禮健剛參加完柞水木耳産業發展的座談會,“促進生産企業抱團發展、保障木耳産品品質”,這是吳禮健的想法。作為一家木耳生産、加工、銷售廠商,秦峰農業與南京的聯繫源自2017年。
在高淳對口支援柞水後,高淳對口幫扶柞水工作組積極幫助柞水本地有實力、講誠信、産品品質可靠的農業企業帶著“山貨”走出去,陜西秦峰農業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該企業搶抓蘇陜扶貧協作機遇,主動對接南京經銷商,到南京參加展會、銷售産品,同時運用電子商務平臺“秦嶺特産”微信小程式等,積極拓展企業銷售渠道。2017年該企業在江蘇市場的銷售金額為30萬元,2018年增長至60萬元,2019年高達90萬元。而2020年,吳禮健的預期是200萬元。“自從高淳對口支援柞水之後,柞水農産品在江蘇、南京市場日益走俏,公司訂單量也在增多。2020年政府幫扶支持的力度更大,我們自身的電商平臺也日益成熟,我們對今後的發展信心十足。”吳禮健表示,2020年除200萬元的銷售外,秦峰農業還準備在江蘇南京成立銷售辦事處,進一步強化兩地合作。
截至2019年底,柞水木耳累計在南京市場銷售60噸453萬元,其中線上銷售多達200萬元。
為支持柞水木耳産業發展壯大、富民增收,高淳、柞水兩地充分發揮蘇陜協作資金撬動作用,累計投入蘇陜協作資金5310萬元,助力柞水實施“1153”工程(發展木耳栽植1萬畝1億袋、年産量5000噸、實現木耳産業産值3億元),先後謀劃實施金盆、窯鎮、金鳳等5個木耳菌包生産企業和一批社區工廠,帶動柞水全縣42個村建立吊袋和地栽村級扶貧木耳基地,把全縣60%以上貧困戶納入到木耳産業鏈中,直接帶動9509名貧困人口增收。(南報融媒體 記者 范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