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報道:日前,蘇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印發《蘇州市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針對法治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特殊作用,圍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環節,將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內在要求分解、細化,使抽象的法治規則轉化為清晰可辨、可以測評的具體指標,明確了黨的機關、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等具體工作職責,是衡量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工作實績的重要依據。據悉,該指標體系是全國首個法治化營商環境評估體系。
近年來,蘇州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把法治誠信作為營商環境的最硬內核,持續推進法治蘇州建設。有水準怎麼衡量,短板和弱項是什麼,未來要向哪使勁,蘇州市適時構建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指標體系。在內容構成上,該指標體系由三級指標構成,其中一級指標5項,包括“圍繞推進營商環境建設,地方立法公開透明可預期”“行政權力規範有序運行,有效激發市場活力”“司法公正廉潔高效,切實維護市場公平正義”“法治社會紮實推進,‘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深入人心”“組織保障機制有力,法治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逐級分解為19項二級指標和64項三級指標,圍繞立法、執法、司法、普法守法等各環節,全面、系統、科學地評估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情況。蘇州通過建立和完善以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滿意度為導向的法治化營商環境評價體系,發揮法治評價對優化營商環境的引領和督促作用。
該指標體系處處彰顯了法治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底色作用。例如指標體系中明確,優化營商環境的改革措施涉及調整實施現行法律、法規等有關規定的,依照法定程式經有權機關授權後,可以先行先試;制定與市場主體生産經營活動密切相關的法規、規章,公平競爭審查、合法性審查作為必經程式,併為市場主體留出必要的適應調整期;束縛企業生産經營、影響群眾就業創業行政許可事項依法予以取消、下放;加強行政執法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共享,“互聯網+監管”“物聯網+監管”有序實行,“區塊鏈+公證”在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中積極應用;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工作平臺普遍建成,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城市半小時”“農村一小時”公共法律服務圈。
“法治化營商環境就是運用法治思維,貫穿法治精神,重視法治方式的營商環境。這個指標體系將提供一個參照係和認定標準,對於各地各部門而言,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職能作用進一步壓實;對於企業而言,‘按圖索驥’用一把尺子衡量法治化營商環境好不好,一目了然。”蘇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蘇州市司法局局長王侃介紹,構建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指標體系,用法治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有助於保護市場主體權益,優化政務服務,規範監管執法,加強法治保障,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環境。
為發揮好指標體系的引領、規範和激勵作用,切實增強依法服務保障營商環境建設的系統性、協調性,蘇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辦公室將定期開展指標體系實施情況的監測統計、實績評價和成果發佈。蘇州各地各部門將以貫徹落實指標體系為契機,把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統籌協調,不斷提高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水準,為傾力打造“蘇州最舒心”營商服務品牌和塑造“4S”國際版營商服務品牌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文 朱遠明 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