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報道:在這萬物復蘇的季節裏,江蘇的發展正在提速前進。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和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是推進“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再出發的起步之年,也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考驗之年。
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個大考驗中,8000多萬名江蘇人各司其職,教師、醫護人員、攝影師、環衛工人、社區工作者、警察……這些城市“螺絲釘”在各自的崗位上堅守,為城市建設添磚加瓦,讓城市有根有魂有魅力。
伏案17載 做學生成長路上的築夢人
學生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而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築夢人。南京市燕子磯中學高三數學老師李婧就是一位守護學生的築夢人,也是一位能夠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南京市燕子磯中學高三數學老師李婧 攝影 陳超然
今年39歲的李婧已經從事教師工作17年,工作以來,她獲得了“南京市棲霞區優秀教師”“南京市棲霞區優秀黨員”等稱號,所帶的班級曾獲“南京市優秀班集體”稱號。“最辛苦的時候是2006年-2009年,這段時間是燕中快速發展的時期,作為班主任,我每天早上6點就要到教室,晚上9點半至10點之間離開。”李婧回憶道,“從來沒有想過放棄,因為孩子們給我的反饋是感人的、溫暖的。”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投入到後面的高考中,李婧的工作較平常變得更繁忙。“我通常是上課兩小時,課後輔導三小時,晚上10點至12點是和學生們連線溝通的時間段,而備課則在淩晨12點至2點。”李婧表示,即將高考的部分學生心理壓力較大,希望通過保持溝通的方式讓他們放鬆心態。
在李婧的觀念裏,學生的態度及性格塑造是不容忽視的方面。“我想讓他們明白要怎麼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只要態度正確了,哪一天努力都不遲,高考只是起點而非終點。”李婧説,“我希望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為國家輸送更多三觀正、有發展的全面型人才。”
捕光逐影 立體呈現時代萬千氣象
六萬張照片、一百多段視頻,攝影師林琨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用鏡頭捕捉大千世界的美好,記錄茫茫人海中感動、溫暖的瞬間。

攝影師林琨 攝影 陳小雨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再不奮鬥就沒機會了。”2012年,林琨毅然從國有企業辭職,轉而從事攝影行業,今年已是他從事專業攝影師第8個年頭。這八年裏,他曾獲首屆江蘇省攝影最高個人成就獎“江蘇攝影獎”和“南京市最佳攝影師”稱號,先後有500多幅作品在國際、國內等各級攝影比賽中獲獎。
在攝影工作中,讓林琨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疫情期間的拍攝。林琨回憶道:“2020年2月2日,我開始拍攝《南京火神山建設全過程》,這是個特殊的日子,也是疫情最嚴重的時期。開始拍攝時,我沒敢和家人、身邊朋友説,每次拍完都做幾次全身消毒才敢進家門。”
談及拍攝初心,林琨坦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拍攝過程中,他經常為拍攝到一個歷史性的瞬間而興奮很久,“我想讓更多人記住疫情期間所有付出的工作者,我也怕若干年以後自己會忘記這件事,所以我會選擇用心去記錄。做個記錄者,讓感動永存。”
守護平凡 把溫暖傳遞給每一位居民
作為南京市棲霞區燕子磯街道電瓷社區的一名工作人員,這個春節,羅慶國過得十分忙碌。

南京市棲霞區燕子磯街道電瓷社區工作人員羅慶國 攝影 陳小雨
“2020年春節是我最難忘的一個春節,從大年三十就開始加班,一天也沒有休息過。我們到小區挨家挨戶發放宣傳材料、懸挂橫幅,查驗每一個進入小區居民的健康碼、個人軌跡,並對其進行體溫監測,每天累得回到家倒頭就睡。”羅慶國説,“如果説醫生護士的工作是在與病毒鬥爭,那我們的工作就是把病毒隔絕在小區之外,護一方平安。”
羅慶國從2007年開始就一直在社區工作,日常主要負責處理社區的社會保障、政務等工作,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十分充實。“有的人不理解我們的工作,我們就不厭其煩地宣傳政策,要對每一個居民負責。”羅慶國説。
羅慶國認為,社會工作者就是一座橋,一頭連著居民,把居民的困難、訴求上傳給政府,一頭連著政府,把政府的溫暖傳遞給每一位居民。“有句話説得好,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我們社會工作者的任務就是把這份美好落在實處,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到。”羅慶國説。(文 楊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