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江蘇生物醫藥産業加速衝刺“世界級” 已具備與國際同步發展的基礎和潛力
“解碼江蘇醫藥創新”系列報道①
編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巨大衝擊,同時也給生物醫藥産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作為江蘇近年來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産業之一,江蘇省生物醫藥産業正加速邁向“世界級”。近期,新華日報記者探訪相關藥企及産業園區,解碼江蘇生物醫藥産業崛起的原動力。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始終保持全國醫藥強省領先地位的江蘇,將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産業創新高地、加速邁向“世界級”作為最新發展目標。
醫藥龍頭企業集聚,發力自主創新
“省委、省政府明確把醫藥産業作為實施突破的重點領域,提出要優化生物技術與新醫藥産業發展佈局,打造醫藥健康産業集群。經過多年大力引導和精心培育,江蘇已成為全國醫藥産業發展最快、創新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江蘇省醫藥監督管理局局長王越説。
推動生物醫藥産業高品質創新發展,江蘇省突出鼓勵原始創新,加大産品申報和投産上市的指導幫扶力度,有效縮短産業化進程,切實增強江蘇在生物醫藥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江蘇省新藥申報量一直處於全國前列,2019年獲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藥品89個品規,其中I類新藥8個品規,分別佔全國總數的18.2%和61.5%,均居全國首位。”王越説。
近年來,江蘇省大力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在2019年省重點研發計劃(社會發展)中,特別提到24項生物醫藥後補助項目的承擔主體均為企業。“2018年中國醫藥工業企業百強”中,江蘇省13家企業入選,數量居全國首位。
豪森藥業總裁呂愛鋒介紹,他們公司産品研發支出佔銷售收入比重已超過12%,創建了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中心等研發平臺。以中樞神經、抗腫瘤、糖尿病等為重點研究領域,與國內外知名科研院所、重點醫院開展多形式合作,促進科研成果和市場運用高效連結。2020年3月,豪森藥業自主研發的全球第二個三代EGFR-TKI創新藥阿美樂(甲磺酸阿美替尼片)獲批上市,為更多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長期、高品質生存的希望,填補了國內自主研發三代EGFR-TKI的市場空白,為世界藥物研發貢獻中國原創力量。
在蘇州生物醫藥産業園,信達生物、康寧傑瑞、開拓、金唯智等一批具有核心自主知識産權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脫穎而出;位於南京江北新區的生物醫藥谷集聚著綠葉制藥、先聲東元、世和基因等基因及生命健康領域企業,培育了健友生化、藥石科技、南微醫學這3家上市企業。
由“創倣結合”轉型“首發引領”,推動江蘇省新藥研發綜合能力和整體水準進階。
2019年,江蘇省新上市創新藥數量居全國首位,其中,恒瑞醫藥和豪森藥業分別上市了2個創新藥,金迪克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上市實現了江蘇省流感疫苗“零”的突破。
産業規模全國領先,目標“世界一流”
依託産業規模全國領先的優勢,江蘇省生物醫藥業緊盯世界前沿,已具備與國際同步發展的基礎和潛力。
“全省醫藥産業集中態勢明顯,已基本形成‘四大醫藥板塊’,即蘇南的蘇錫常醫藥産業群、蘇中的中國泰州醫藥城、南京‘藥谷’以及蘇北的連雲港新醫藥産業基地。”王越説。
3月6日,蘇州工業園區《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規劃(2020—2035年)》正式發佈,“生物醫藥産業”是其中的關鍵詞之一。蘇州生物醫藥産業園總裁助理李咏梅介紹,産業園已聚集400余家生物醫藥高科技創新企業、近1萬名高層次科技人才,形成創新藥研發、高端醫療器械、生物技術三大重點産業集群,全力構建世界一流的生物産業生態圈。
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醫藥創新基地,連雲港加速推進“中華藥港”建設,重點構建“3+2+X”生物醫藥産業體系,鞏固發展化學藥、現代中藥和生物藥三大優勢産業,培育發展藥用包材和藥用輔料兩個配套産業,鼓勵扶持醫療器械、制藥裝備及其它大健康特色産業。
南京生物醫藥谷則緊抓國家級新區、自貿區的“雙區”聯動發展機遇,進一步聚焦“基因之城”建設,著力打造以基因細胞産業為引領的千億級生命健康産業集群。2019年,江北新區生命健康産業收入規模達800億元,已逐步形成由新藥研發基地-生物醫藥谷、醫康養研藥一體化應用示範基地-國際健康城、數據平臺-國家醫療健康大數據中心、原料基地-新材料科技園構成的生命健康全産業鏈。
2019年,江蘇省醫藥製造業規模繼續保持全國前列,其中化學藥製劑、醫療器械等子行業規模全國第一;全省共11家園區入選“中國生物醫藥産業園區綜合競爭力”50強,入選數量連續3年居全國首位。
集聚高端創新要素,搭建國際平臺
瞄準“我國生物醫藥領域創新平臺體系最全、企業研發能力最強、産業發展質態最優的産業創新高地”目標,加速邁向“世界級”,江蘇省積極發揮科技計劃的支撐引領作用,加快國際平臺的搭建。
2019年,省各類科技計劃圍繞生物醫藥領域關鍵技術攻關、人才培養、平臺建設、成果轉化及産業化等立項支持200多個項目,投入省撥經費超2.7億元。與此同時,加快匯聚海內外醫藥創新高端要素。圍繞新藥創制流程關鍵環節,全省已佈局建設300多家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
連雲港打造全産業鏈公共服務平臺,推進建設省原創化學藥創新中心、省中醫藥創新中心、花果山醫藥研究服務中心、廢料回收利用中心等。
泰州中國醫藥城實施“産城一體、一體兩翼、創新驅動、重點突破”戰略,加快完善發展平臺,著力推進産業集聚,致力於打造中國規模最大、産業鏈最完善的生物醫藥産業基地。目前,區內已集聚國內外50多家知名大學和醫藥研發機構,440多家國內外知名醫藥企業先後落戶。
蘇州工業園區陸續設立中科院藥物所蘇州研究院、中國醫科院蘇州系統醫學研究所、英國牛津大學蘇州研究院等研究平臺;主辦或協辦中國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ChinaBio生物醫藥合作論壇、DeviceChina醫療器械高峰論壇等國際化會議交流平臺。
南京生物醫藥谷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哈佛大學BIDMC醫院南京精準醫學轉化中心揭牌。一批科技含量高、産出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項目陸續落戶藥谷園區,其中中科院“麒麟刀”項目將填補我國大型放療設備的空白。
如何加速邁向“世界級”?中國藥科大學國家藥物政策與醫藥産業經濟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邵蓉建議,要強化基礎研究、關注臨床需求、重視成果轉化、提升藥品品質與技術含量,合理産業結構,夯實産業基礎,強化領軍地位。(新華日報 記者 沈崢嶸 蔡姝雯 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