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綠色橋頭堡”鋪展新畫卷——探訪“江蘇長江第一段”
新濟洲上的湖中島
LG化學濱江工廠
江寧濱江風光
草長鶯飛,澄江如練。萬里長江奔涌到江蘇,第一站是南京江寧段。2020年“五一”前一天,這段“窗口”岸線完成整治修復工程後,迎來首批遊客。新華日報記者實地探訪,昔日碼頭船廠、漁村荒灘已華麗轉身為綠色生態帶,成為長江江蘇“綠色橋頭堡”。
長江岸線南京江寧段全長19.08公里,盡在江寧濱江開發區。江寧河口往南不遠,就到了剛建成的400畝濱江廣場。新栽種的櫻花樹、銀杏、垂柳長勢茂盛,順著健身步道步行數十米,即見長江。中午時分,幾名工人正忙著在岸邊平臺鋪設地磚,完成最後的掃尾工作。抬眼望去,大片大片的草坪如同給江堤鋪上了無邊的綠色地毯。
令人好奇的是,草坪上每隔不遠就有一個龐然大物——或是巨大的船錨、或是銹跡斑斑的吊車零件。“這些都是過去的碼頭拆除下來,既是就地取材的文化景觀,又警示後人要保護好長江母親。”江寧濱江開發區市政工程科科長張博指著腳下解疑答惑,這裡原是一片環境污染嚴重的江灘地,建有濱江建材廠、陳塘造船廠、二江船舶修造廠、陳塘鍛造廠等大小企業10余家。從空中俯瞰的老照片上可以看到,到處是裸露的黃沙、橫七豎八的大型機械、污水遍地、粉塵瀰漫。
最近兩年,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精神,響應省、市、區長江“三亂”整治及生態修復的相關要求,江寧區啟動濱江廣場範圍綜合整治工程,原有違規侵佔江灘企業悉數拆除。19.08公里岸線全部實施造林綠化、環境提升,綠化總面積累計達1.84萬畝。此外還建設了157萬平方米生態景觀配套項目,揚子江大道沿江蜿蜒,設計理念正凸顯了“臨江、近江、見江”的效果。
沿著岸線溯遊而上,映入眼簾的是“長江名磯”仙人磯。宋代詞人辛棄疾曾在此寫下“仙人磯下多風雨,好卸徵帆留不住”。這裡附近原是漁船雲集的漁業村、華林漁業合作社。如今漁民早已遷徙別處安家,原地建成四季常青濱江公園“漁業記憶”景觀小品,沿途水塘裏原汁原味保留了漁民們用過的漁船。長江劃子、“浪裏鑽”、近現代的機動漁船……有心的設計者還在海報墻上畫了“長江流域漁船概説”手繪圖,向遊客展示不同歷史時期的漁業文化,傳播“退漁還江、退耕還濕”生態環保理念。
駐足眺望,對岸便是“長江江蘇第一洲”——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總面積近27平方公里,包括長江低潮水位的新濟洲、新生洲、再生洲、子母洲、子匯洲等五洲,目前洲上已無人居住。同行的江寧濱江開發區工作人員介紹,這裡分佈有維管植物501種,脊椎動物269種,底棲動物10種,浮游生物207種,其中不乏中華鱘、水杉、莼菜等國家重點野生保護動植物,被稱為“南京離野生動物最近的地方”。隨著長江生態保護力度加強、水質提升,洲頭、洲尾等處經常都能看到江豚在水中歡快嬉戲、捕食的畫面。今年以來,這個被稱為“長江的微笑精靈”“水中大熊貓”的極度瀕危物種,在南京段數量已由最低數量的20多頭增加至50多頭。
再往前走,前方已是安徽省馬鞍山地界,一群遊客的歡聲笑語傳來。“20年前,我經常從江灘上挑淤泥氨水回家種菜,一路都是肩膀寬的土路,相比現在的變化,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午後1點多,72歲的江寧街道上湖社區居民湯成秀正帶著孫子等一大家子在濱江公園遊玩,眼前的美景讓她不停感嘆。
在江蘇長江第一段,與綠色生態相得益彰的是身後的綠色産業。2018年底,南京市委支持江寧區打造千億級濱江先進製造業新高地,作為綠色橋頭堡的腹地,江寧濱江開發區迎來歷史性機遇。中興通訊、LG化學電池、烽火通信、格力電工、卡耐新能源……近兩年,園區吸引總額超過1000億元的項目投資,錨定一年翻一番目標,劃定“晉級千億”時間表和路線圖。
揚子江奔騰浩蕩,江寧濱江正掀起高品質發展的時代巨浪!(新華日報 記者 王世停 李凱 通訊員 陳雯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