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2_fororder_農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類”主題微視頻全球網友互動徵集啟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蘇銀行_fororder_江蘇銀行_1200x80
南京國博_fororder_國博bannner4
蘇州古典園林獅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優黃_fororder_沙洲優黃_370x80
首頁 >> 江蘇首頁 >> 創新江蘇 >> 正文

“5·18國際博物館日”攜手“水韻江蘇”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帶來別樣精彩

2020-05-13 09:45:27    來源:新華日報     責編:宋姝君    

(頭條)“5·18國際博物館日”攜手“水韻江蘇”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帶來別樣精彩

(頭條)“5·18國際博物館日”攜手“水韻江蘇”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帶來別樣精彩

(頭條)“5·18國際博物館日”攜手“水韻江蘇”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帶來別樣精彩

(頭條)“5·18國際博物館日”攜手“水韻江蘇”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帶來別樣精彩

(頭條)“5·18國際博物館日”攜手“水韻江蘇”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帶來別樣精彩

(頭條)“5·18國際博物館日”攜手“水韻江蘇”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帶來別樣精彩

(頭條)“5·18國際博物館日”攜手“水韻江蘇”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帶來別樣精彩

  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由國家文物局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江蘇省文物局、中國博物館協會、南京博物院聯合承辦。本次主會場活動將於5月18日在南京博物院舉行。

  按照國務院疫情防控工作統一部署要求,本次活動將嚴格控制活動規模、完善應急預案,並首次嘗試採用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傳播方式,對5月16日的十大精品終評彙報會、5月17日下午的“青年視角——多元和包容的博物館”論壇,5月18日上午的中國主會場活動開幕式、下午的主旨論壇以及晚上的博物館之夜活動,進行網絡直播或話題推送。

  本次活動將聚焦於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多元化需求,圍繞博物館如何促進社會平等、多元和包容這一主題,全方位集中展示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的最新成果。主會場活動有如下看點:

  啟動國家文物局與新華社首個合作項目“國雲展”平臺;舉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代表性見證物捐贈儀式;公佈2020年“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名單;公佈第十七屆(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項目推介結果;南京博物院聯合國內多家博物館舉辦的“融·合:從春秋到秦漢——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多元與包容”特展開幕,並將作為全國博物館展覽雲直播活動的首個直播項目于5月18日當天啟動;舉辦“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主旨論壇,“青年視角——多元和包容的博物館”論壇,以及博物館文創産品開發論壇;啟動“為國寶代言”活動;啟動“《博物館在移動》5·18文創節”;舉辦“水蘊華章——博物館文化創意設計展”;舉辦主題為“中華文化的性格”的博物館奇妙夜活動。

  此外,南京市區的博物館紀念館將舉辦一系列特色鮮明、精彩紛呈的陳列展覽、學術研討、公眾互動和文化遺産推介等主題活動。全國各地也將按照國家文物局的統一部署,在5月18日前後開展相關活動,搭建博物館與公眾溝通互動的平臺。如黑龍江、廣西、福建、四川、新疆等省區市,將舉辦本地區的主會場活動;南京博物院、天津博物館、山東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等將在5月18日前後推出新的展覽;海南省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黑龍江省博物館等將舉辦抗“疫”、戰“疫”題材的展覽。同時,各地博物館紛紛推出線上展覽、網上直播、在線課堂、文博知識網絡競答等新的互動項目,還將圍繞今年的主題組織開展流動展覽、知識宣講、文物鑒定、非遺表演、文創發佈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北京、湖南、新疆等地將開展致敬醫務工作者的公益活動、參觀專場,山西、河南、廣西、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等地多家博物館在5月18日當天提供免費開放或免費講解等服務。

  “國際博物館日”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旨在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的活動,時間定在每年的5月18日,每年確定一個主題。中國于1983年正式加入國際博協,隨後每年均組織圍繞“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的相關活動。從2009年起,國家文物局開始採用主會場活動的方式開展博物館日活動,現已相繼在重慶、廣州、瀋陽、南寧、濟南、南京、石家莊、呼和浩特、北京、上海、長沙舉辦了11屆。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博物館新型傳播亮點

  南京博物院對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活動進行了全新部署和細緻安排,以線下活動為載體,進一步擴大線上參與陣營。“為國寶代言”“博物館在移動——5·18文創節”“博物館奇妙夜”直播、新媒體聯動傳播等線上活動齊上陣,亮點紛呈。

  “5·18國際博物館日”前夕,南京博物院因地制宜,利用已有數字資源推出網上展覽,並聯合淘寶、抖音、咪咕等網絡平臺,向公眾提供在線講解、教育活動等線上服務,既讓公眾在疫情防控期間足不出戶雲遊博物館,也對“5·18 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活動起到了很好的宣傳預熱作用。

  在今年博物館日活動期間,基於2019年啟動運作的《博物館在移動》項目,推出了2020“博物館在移動——5·18文創節”活動,組織博物館業內具有代表性的文創産品,打造博物館文創産品的展示平臺。活動以“5G文博新時代 暢享文創新平臺”為主題,通過直播形式進行精品文創的闡釋和推廣。5月18日-5月24日,每日中午邀請博物館人在各直播平臺對文創産品背後的文化進行解讀;晚間邀約央視主播,在各主流購物平臺推廣各博物館具有文化性、實用性、趣味性的文創産品,讓博物館文創産品走進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實現“將文化帶回家”的“小目標”。

  在2019年博物館日當天推出的“我為國寶點讚”小程式基礎上,2020年博物館日啟動了“為國寶代言”活動。通過博物館講解員、志願者、文化學者、觀眾代表、廣播主持人等眾多角色的視頻推介,深挖文物背後的歷史、文化故事及當代價值,輔以展覽、社教活動與文創衍生品等博物館文化産品,加上文化專家及明星主持人流量加持,“讓文物活起來”,讓公眾足不出戶,感受歷史文化的魅力。觀眾可以通過搜索關注“為國寶代言”小程式參與該項活動。通過短視頻多角度了解珍貴藏品的歷史內涵與文化價值,與各地博物館近距離互動,動動手指就能知曉各大博物館的重要展覽與教育活動,還可以發現精美的文創産品,為線下的博物館之旅做足功課。

  為適應疫情防控形勢的需要,今年對參加“5·18 國際博物館日”線下活動的人數進行嚴格控制,為擴大“國際博物館日”知名度,提升南博的品牌效應,圍繞“5·18 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活動加大了新媒體聯動傳播力度,分前、中、後三個階段開展直播和融合傳播活動。在活動前期,在不同新媒體平臺推出南博三件鎮院之寶的VR特效、“館長與國寶”主題直播、推出“百變博物館”話題;發佈館長致辭短視頻、文物解説小視頻;搭建“頭條博物館”等話題,並動員各領域名人共同發聲;開發上線博物館系列魔法表情、推出“讓文物活起來”話題徵集標簽頁互動等。活動中期,由專門的直播平臺負責“5·18 國際博物館日”當晚“南博奇妙夜”的直播活動,各新媒體平臺共同播出活動現場、展覽現場、也有博物館活動的直播視頻。同時各新媒體平臺在內容安排又各有差異。活動後期,各平臺進行深度專題報道,並統計、匯總投票與話題參與情況。

  “融·合”展覽:以古鑒今,美美與共

  作為中國主會場的重要活動之一,南京博物院聯合河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內蒙古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東、西、南、北、中等8家單位聯合推出了以中國傳統文化奠基史為主題的特展“融·合:從春秋到秦漢——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多元和包容”。

  展覽分為“群雄並起、華夏一統”“百家爭鳴、重禮尊儒”“百工巧技、器以載道”“民族融合、絲路通途”等四個單元,通過包括南京博物院在內的九家單位的約350件(組)文物展示從紛爭到統一的大背景下,英勇的華夏民族表現出的智慧、勇氣和強大創造力。此次展覽集結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不乏教科書級歷史見證物,如秦兵馬俑、吳王夫差劍、“王子午”鼎、人首蛇身玉飾、錯銀銅雙翼神獸等。展覽旨在為社會變革中面臨挑戰的“多元和包容”帶來啟發和深思。

  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介紹,“融·合”特展還具有三方面特色亮點,一是展覽以“春秋到秦漢”這一歷史時期為背景,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生活信仰、交流互通等四個方面,展現思想激蕩、群雄並起到海內皆臣、天下一統的歷史進程中,根植于中華民族血脈中的多元包容、和諧共生的精神。二是展覽關注交流與融合,展示古代中國齊楚、秦晉、燕趙、吳越、巴蜀、北方草原等多元並包的文化基因。通過歷史文物敘事,啟迪當下,分析傳統多元包容價值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今天的時代意義。三是展覽由8家文博機構共同策劃,選取了春秋戰國到兩漢時期具有不同地域文化屬性的精品文物200余件套,向觀眾呈現中華文明悠久燦爛、綿延不斷、多元一體、包容開放的獨特氣質。

  南京博物院:從網紅打卡處到精神朝聖地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人文資源是旅遊的核心資源”。長期以來,博物館在推動文化旅遊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自2008年我國博物館實行免費開放以來,博物館的遊客數量逐年遞增,博物館旅遊日益火爆,2018年,全國博物館總數達到5354家,在我國4A、5A級景區名單中佔有相當比重,接待遊客的總量突破10.44億人次。

  南京博物院前身是蔡元培先生於1933年倡議成立的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現有各類藏品43萬件(套)。2008年,南京博物院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並實行免費開放;2009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名錄,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隨著博物館旅遊熱的興起和南京博物院新館的開放,南京博物院的遊客接待量逐年攀升,2014年全年累計接待國內外觀眾226萬人次,2015年為258萬人次,2016年為288.16萬人次,2017年為329.59萬人次,2018年增至366.76萬人次,平均年度增長率為11.3%,成為南京旅遊的熱點景區、必遊景區,在江蘇旅遊業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南京博物院的旅遊貢獻主要體現在旅遊經濟貢獻、旅遊形象貢獻和旅遊社會福利貢獻三個方面。博物館不僅在公共文化服務中公益性明顯,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同時,博物館在發展過程中所提供的文化旅遊內容也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兩者會産生“1+1>2”的效果。要發揮好博物館在文旅融合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政府加大對博物館的投入力度,而博物館人則需要開展更多的創造性勞動,如舉辦更多的原創性展覽,開展更好的社會教育服務項目,營造更優的博物館文化環境,讓更多的本地觀眾和外地遊客走進博物館,享受公共文化服務,從而使博物館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旅遊貢獻。

  金陵子弟來相送:配套活動豐富多彩

  作為“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南京市區各博物館、紀念館推出的活動同樣令人期待。

  南京市博物館總館將舉辦“又綠江南——南京都市圈八城市文物聯展”,南京都市圈以南京為中心,地跨蘇皖,連江啟運,涵蓋南京、鎮江、揚州、淮安、馬鞍山、滁州、蕪湖、宣城八城,地理位置優越,歷史文化多元,形成于漢代,發展于六朝,興盛于明代,同屬“南直隸”,是中華文明史中不可或缺的篇章。“多元與包容”“區域協同發展”是南京都市圈八城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合作實踐的立意所在。本次展覽立足於此,在3個月展期中,通過來自都市圈8城市18家博物館,共計207件套展品,既展示各城文脈相通、文化相融,又體現多元、豐富的歷史特色的文化個性,構建區域合作氛圍,積澱精神家園。

  5月17日上午,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革命文物的活化與傳承”主題活動將在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啟動。雨花英烈陶家齊之子陶和壽將他尋訪父母戰鬥足跡中的一些音頻、視頻、照片、書信,捐獻給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建築大師楊廷寶設計的雨花臺烈士陵園規劃圖紙手稿首次公開亮相。當天進行的活動還有:中國紀念館行業的首份年度報告——《中國紀念館發展報告2019》發佈;南京大學—雨花臺紅色文化研究院博士後工作站正式簽約掛牌;“江蘇四種革命精神”大聯展開展;江蘇省紀念館專委會視覺識別系統發佈。

  5月17日晚,“金陵第一園”瞻園將為觀眾準備特別活動“金陵尋夢——夜瞻園”,把亭臺樓閣巧妙地融入戲曲演出中,對經典名著《紅樓夢》進行360度實景還原,運用傳統戲曲、器樂、多媒體等藝術形式,結合瞻園廊、亭、廳的園林空間,營造多層次的文化旅遊體驗。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