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消息:一張石磨桌子,一椽古老屋檐,翻看泛黃的舊照片,聽老人講過往歲月……近期,位於蘇州相城黃埭老街上的錢介一祖宅,經過精心佈置,變身成為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黨風廉政教育陣地,其中“紅色書廳”“老物件展廳”“舊時光廊”等一個個特色空間,成為居民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歸屬。

錢介一祖宅裏的“舊時光廊” 供圖 相城區委宣傳部
位於黃埭老街東側的錢介一祖宅,約有百年曆史。民國年間,錢介一先生先後擔任黃埭行政局局長、鎮長等職,曾出資為黃埭撰寫首部地方誌,還在當地建造橋梁,同時發動鄉紳籌款,將吳縣縣立鄉村師範學校(黃埭中學前身)遷至黃埭,培養了一大批人才。如今黃埭中學校園內的“介一亭”,就是為了紀念他而建。
據了解,錢介一祖宅曾作為埭川社區辦公場所,2019年社區合併、搬遷後,為了弘揚老街文化,留住鄉愁,社區向居民徵集紅色書籍、書畫作品、老街照片、老物件等,分區域在宅內展示,進一步弘揚“讀紅色原著,憶過往歲月,展時代先鋒”的核心理念。
“目前祖宅內共收藏了200多冊紅色書籍,600多件老物件和400多張老照片。”黃埭埭川社區工作人員高靖介紹,自社區公開徵集物品以來,陸續收到了各種捐贈,小到郵票,大到床櫃,老街居民踴躍參與,共同打造這一精神文化新陣地。
年過六旬的老街居民張良,空閒時就會到錢介一祖宅。“聽到徵集這件事的時候,我就把一直保存的老物件捐了出來。”張良説,他從小就在老街生活,對這裡充滿了感情,老宅的重新啟用,也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尋找舊時光、感受老街文化的新途徑。
漫步在由“三廳一廊一院”組成的祖宅,一排排紅色書籍擺放整齊,供人細細翻閱品讀,傳承革命精神;黑白電視機、鍋碗瓢盆等各式老物件,真實還原了老街居民往昔生活場景,提醒人們珍惜眼前美好生活;露天小院中的石桌,靜謐古樸,成為思考交流的一方天地……該站點自開放以來,累計接待居民3600多人次,開展主題展示活動8次,成為黃埭老街新晉“網紅打卡點”。
據介紹,錢介一祖宅所在的黃埭老街全長1372米,曾是蘇州西北部最熱鬧繁華的街道之一。目前,黃埭鎮正統籌推進“黃埭老街文化帶”復興工程,計劃打造一條展示江南水鄉形象、傳承歷史文化的特色古鎮老街。(文 龐淑婕 韓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