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培育線上供應鏈 推進産業鏈重構 固鏈強鏈補鏈,“鏈”穩方能“業”安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各行各業出現不同程度停擺。在産業大省江蘇,上下游企業在復工復産過程中遇到的情況和困難不同,但警示相同:産業鏈條的完整和安全,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
應對眼下全球疫情蔓延的局勢和全年既定目標的完成進度,千方百計實現産業“自循環”,保障重點産業的全鏈條自給,維持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提升抗風險能力成為共識。
固鏈,加強上下游協同
5月8日,泰州市高港區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一批總投資超5億元的汽車零部件配套項目落戶泰州港經濟開發區。2019年2月簽約落戶、先期投資80億元的長城汽車整車項目,是這條全産業鏈的核心。該園區先後招引10個長城汽車産業鏈項目,投資總額超130億元,2020年力爭落戶汽車零部件配套項目30個以上。
早在2020年2月,長城汽車首批核心部件配套項目即集中開工。整車項目全速推進,首臺設備——載荷50噸的起重機4月10日順利安裝完成,比原計劃提前10多天。預計2020年10月汽車整車將提前兩個月批量下線。
“在長城汽車‘龍頭’帶動下,泰州推動汽車産業鏈前延後伸,做大總量、提升品質。”泰州市工信局副局長朱亞坤介紹,該局對全市相關企業展開配套意向摸底,形成企業名錄,並篩選30多家企業,為當地企業與長城配套當好“紅娘”,推動汽車全産業鏈在泰州強勁聚合。
聚焦龍頭企業,全面梳理産業鏈、精準打通供應鏈,是疫情期間我省打贏“復工戰”取得的重要“江蘇經驗”。全省以先進製造業集群、重點支柱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為重點,排出491家龍頭骨幹企業清單,圍繞龍頭打通鏈上中斷點、堵點。省工信廳不完全統計顯示,疫情期間江蘇省累計推動供應鏈上1400多家企業復工復産。
“一輛汽車有上萬個零部件,任何一個零部件不能及時供應都可能導致整車無法生産。”上汽大通無錫分公司總經理王瑞回顧説,當地政府部門協助,保證當地零部件企業先復工,並幫助其尋找10家武漢供應商的替代企業,上汽大通無錫基地才得以順利復工復産。
隨著全省各主要行業復産率提升,産能恢復甚至超過2019年同期水準,加強産業鏈上下游協同的具體要求,從復工復産的“清單式”管理、“銷號式”推進,迅速打通供應鏈,發展為固鏈延鏈的“清單式”摸底、“增號式”推進,深度完善供應鏈。
“下一步,還要用好工信部重點行業産業鏈供需對接平臺,指導企業做好緊缺部件庫存儲備,保障産業鏈供應整體穩定。”蘇州市吳江區工信局副局長周敏傑舉例説,得益於區內配套企業齊全、復産及時,疫情期間,當地電子信息等産業鏈幾乎未受影響。
吳江企業“金通力”主要生産智慧配電櫃。董事長張玲妹告訴新華日報記者,企業産品幾乎所有零部件都在當地生産,只有斷路器核心部件需從德國進口,儘管疫情阻斷來料通路,但此前企業已儲存半年的量,為公司業務輻射到南通做足準備。
強鏈,工業互聯網大放異彩
一根細細的化纖紡絲,從生産到出貨,涉及的關聯供應商超過1000家。産業鏈環環相扣、彼此依存,形成一個龐大的運轉體系。讓化纖産業鏈上每個環節都能夠高效運轉,建立上下游産業鏈數據協同平臺至關重要。
作為全國紡織行業的龍頭骨幹企業,盛虹集團僅化纖産品的年産能就超過210萬噸。盛虹企劃部總監高旭介紹,2019年開始,盛虹集團著手企業級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主導實施“綠色纖維及功能面料産業鏈雙創平臺”,通過工業雲和工業大數據的分析和利用,實現上下游企業採購、製造、檢測、物流等全流程數字化,可在終端系統實時看到産業鏈信息,增強産業鏈各企業間的信息互通和高效協同。
“平臺在企業內部上下游形成數據共享,保障了疫情期間物料供應、運輸物流等環節的及時暢通。”高旭説,預計到2020年底,將實現企業與數千家外部合作單位的互通互聯。
疫情期間,工業互聯網平臺大放異彩——徐工漢雲運用“5G+大數據”定制打造“工業企業疫情防控信息管理平臺”,助力工程機械、製造業、物流等企業對人員、物料、部件、設備等進行精準調配,促進相關行業復工復産;江蘇斯諾物聯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智雲通工業互聯網平臺,幫助沃得農機緊急協調省內企業替代湖北零部件供應商供貨,沃得農機3月初即實現達産,有力保障了春耕生産。
全省免費提供100多款工業APP、50多個優質軟體産品,為超6.9萬家工業企業提供雲上服務,幫助企業解決物資緊張、訂單下滑、招工用工緊缺等問題,提升復工復産效率,維護産業鏈供應鏈穩定……疫情期間的一系列優異表現説明,發展工業互聯網正是強鏈固鏈的有效途徑。
為推動産業鏈升級迭代,由省工信廳牽頭組織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強鏈拓市”專項行動日前啟動。省工信廳兩化融合推進處負責人王萬軍介紹,專項行動著眼于在省內製造業企業廣泛推廣“雲供應”“雲生産”“雲銷售”三大線上新模式,3年內新增10萬家企業上雲,培育20個重點産業供應鏈雲平臺,促成省內製造業企業達成3000億元以上的線上交易及服務訂單,通過構建江蘇製造業線上供應鏈,培育“省內直供”體系。
補鏈,關鍵環節“國産替代”
4月28日,鎮江園區版招商地圖在鎮江市産業強市大會上首發。用戶通過手機或電腦,即可看到鎮江市9個省級及以上開發園區和9大重點産業與空間的全景圖,實現全市産業鏈“一圖縱覽”,為投資導航。
無錫市發改委副主任吳虹娟介紹,無錫制定“招商圖譜”,依據物聯網、積體電路、智慧製造等16個先進製造業集群和5G、增材製造等4個未來産業發展方向,全面推行産業鏈招商,提升無錫製造整體水準。
經過疫情考驗,“産業鏈上缺什麼,當地就招什麼”的招商理念深入人心,只有瞄準“鏈”上關鍵環節,有的放矢進行補強,構建更好的産業鏈生態,才能有效保障産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
5月18日,蘇州産業鏈全球合作“雲對接”活動放大招,基於1萬家重點企業的信息,聚焦5大産業鏈,發佈“蘇州産業鏈全球合作對接圖”。“我們通過打造‘永不落幕的産業鏈對接平臺’不斷補鏈、強鏈、延鏈,提高産業垂直整合程度,增強産業關聯性、集成性,讓本土産業鏈真正強起來。”蘇州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説。
一邊開展對外招引,支持更多江蘇産品進入國內外先進供應鏈體系,一邊加強“國産替代”步伐,圍繞産業鏈謀劃替代鏈。省工信廳梳理175項替代進口、短期內省內有望聯合攻克的項目進行公開招標。
2019年蘇州成立的省內首家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在此次戰“疫”中發揮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幾乎涵蓋化纖領域的頭部研發和企業資源,形成涵蓋完整産業鏈的創新協同平臺。”中心副總經理梅鋒介紹,在疫情期間,創新中心發佈提升防護紡織品性能的科研課題,徵集到100多個項目,覆蓋上下游幾乎所有環節。其中,無銻聚酯纖維研製與産業化應用項目技術,在産業鏈上已實現成果轉化。
“‘穩’字當頭,保産業鏈供應鏈穩定將是一項持續性工作。”省工信廳廳長謝志成表示,省工信廳將分産業鏈成立研究專班,整合省市縣條線部門、行業協會、科研院所、骨幹企業力量,全面開展産業鏈綜合評估。梳理出汽車、家電、手機、光通信、智慧電視、5G、機床等産業鏈核心零部件對外依存度、國産替代、風險可控等情況並提出對策建議,持續深入推進産業鏈重構。(新華日報 記者 付奇 顏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