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泰州打造江蘇生態安全緩衝區“樣板間”——為環境增容 為企業減負

在江蘇港城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的污水排放口,河道裏種植著不同類型的水生植物。
鳶尾在水中搖曳,白鷺在天空低飛……新華日報記者近日來到泰興經濟開發區,一處佔地80畝的濕地風景如畫。這些原本出現在公園中的景色,如今呈現在污水處理廠的隔壁——這,就是泰興打造的一處生態安全緩衝區。
生態安全緩衝區是江蘇的政策創新。2020年江蘇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要加強生態安全緩衝區建設。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處處長朱德明表示,出於“為環境增容、為企業減負”的考量,近期,全省將推出10個試點項目,探路不同污水類型、不同規模、不同技術條件下的不同建設方式。
達標還要凈化
生態安全緩衝區是指生態空間中具有消納、降解和凈化環境污染,抵禦、緩解和降低生態影響的過渡地帶,有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穩定生態等功能,比如濕地、河流、山地和林地都可以劃為緩衝區。
南京水科院博士王永平告訴新華日報記者,目前江蘇省生態緩衝區建設以濕地為主。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具有很好的調節和凈化功能。
在泰州高港區的江蘇港城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的污水排放口,河道裏種植著不同類型的水生植物,水面上的曝氣系統像小噴泉一樣在噴水。“污水處理廠距離長江3.5公里,處理達標的尾水排入盤頭中溝,最終匯入長江。”公司運行總監金磊指著寬約8米的河道告訴新華日報記者,“污水處理廠旁的兩條河都建成了生態安全緩衝區,水質檢測顯示,凈化後COD濃度從原來的50mg/L降到40mg/L以下。”
2019年夏天,江蘇港城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投入520萬元,在原有河道基礎上修建了人工濕地,總面積約10.7公頃。金磊説,雖然尾水已經達到一級A標準,但與正常生態環境中的水還有一定差別,生態緩衝區能以自然的方式進一步凈化尾水。
據朱德明介紹,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在江蘇比較高的標準是一級A,但一級A也就只相當於地表水劣V類。如果污水處理廠的水都排到河湖當中,河湖仍然承受不了,如果要提標改造,成本越提越高,傳導到企業,企業也難以承受。“怎麼辦?我們想了個辦法,污水處理廠不再單純追求提標,而是將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的水用單個管網排到一個人工濕地,在人工濕地做一些生態化的處理,然後再排到外環境當中,這也是為企業著想。”
治污還成風景
在泰興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白學軍帶著新華日報記者在人工打造的生態安全緩衝區邊上走,緩衝區由高低不同的生物氧化塘、垂直潛流濕地和清水涵養塘三部分組成,不同區域種植的植物不完全相同,田間的小飛蟲撲面而來,白學軍開玩笑説,“這説明開發區環境變好了。”
泰興經濟開發區的污水原來由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後,直排入長江。而現在,通過近4.5公里的地下管道,污水處理廠的達標尾水導入緩衝區中,經過緩衝區三級凈化,水質明顯提升,主要指標從相當於地表水劣V類提升到了Ⅳ類。緩衝區位於寸土寸金的開發區,造價不低,記者了解到,泰興經濟開發區目前已投入1.1億元建設人工濕地,濕地總面積230畝,目前已建成80畝。
“現在,這裡不僅是一處生態安全緩衝區,還是泰興經濟開發區的一道亮麗風景線。”白學軍説,開發區不只是煙囪林立,緩衝區打造得好,也是一個很好的景觀,有利於提高開發區的整體品位。現在看,泰興的緩衝區是人工建成的,時間長了,這裡就成了自然濕地。
生態緩衝區還可以實現中水回用,打造生態遊園。泰州海陵區有一處市民喜愛散步休閒的景區“九島環湖”,9片島嶼圍繞人工湖連城一片。海陵區投入2400多萬元,將九龍鎮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的尾水作為“九島環湖”景區的補水,充分利用景區內植物的降解能力,削減污染物的濃度,凈化後的水流入污水處理廠北部的長江支流——新通揚運河。
“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既提升了水質又打造了風景,一舉兩得。”泰州新能源産業園區規劃建設局副局長楊國棟説,接下來將繼續豐富水生植物品種,讓更多市民享受到生態美景。
建好還要管好
“生態安全緩衝區不是建好就沒事了,運行過程中要把好關,否則會形成新的污染源。”泰州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吳小平説,對生態安全緩衝區出水要進行定期監測,根據出水中污染物的總量,看看排出去多少,緩衝區消納掉多少,必要的話,要定期更換植物。此外,雖然建設了生態安全緩衝區,但並不意味著污水處理廠排放的尾水就能降低標準,“標準絕不會放鬆。”
“三分建,七分管。”王永平説,濕地的後期維護是濕地能否起作用的關鍵因素,國內有些人工濕地因為後期運行維護跟不上而荒廢,甚至形成臭水塘。濕地的後期維護必須重視,建設前也要綜合考慮運行成本。
江蘇港城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建設的生態緩衝區由河海大學環境設計院設計,除了清理濕地內漂浮垃圾等日常工作,污水處理廠還會定期對人工濕地內的水生植物種類、數量和密度等進行調整。河海大學的設計團隊每隔三四個月,也會定期回訪,關注項目運行效果。
王永平建議,江蘇省打造生態緩衝區,要根據不同的水質選擇不同的濕地治污。城鎮污水污染物主要是營養鹽,雖然濃度高,但可以被植物利用,所以有針對性的設計工藝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而工業廢水存在鹽度高、毒性大、余氯高等特點,植物較難適應,要有針對性地合理選擇植物種類。泰興經濟開發區的濕地由南京水科院牽頭設計打造,進入濕地的是城鎮污水和工業廢水的混合污水,挺水植物開始用了7種,最後優選了5種。沉水植物前後試驗了8種,最後證明只有篦齒眼子菜和狐尾藻能夠適應。(新華日報 記者 許海燕 實習生 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