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2_fororder_農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類”主題微視頻全球網友互動徵集啟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蘇銀行_fororder_江蘇銀行_1200x80
南京國博_fororder_國博bannner4
蘇州古典園林獅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優黃_fororder_沙洲優黃_370x80
首頁 >> 江蘇首頁 >> 創新江蘇 >> 正文

城市創新 南京“四張圖譜”開新局

2020-06-23 09:38:29    來源:新華日報     責編:路晶森    

  原標題:大咖名企“雲聚”第二屆南京創新周 城市創新,南京“四張圖譜”開新局

  6月22日,第二屆南京創新周“雲”上開幕。多國院士、科學家、全球頭部企業和投資機構負責人線上、線下會聚“南京頻道”,共論城市創新理念,分享城市創新實踐。南京如何做好創新大文章,建成創新型城市?與會專家大咖在思想碰撞中總結“南京經驗”,並提出建設性意見。

  創新有“譜” 不走尋常路

  2020南京創新周紫金山創新大會當日拉開帷幕,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深度解讀南京創新的“四張圖譜”,分別是基因圖譜、生態圖譜、活力圖譜和合作圖譜。

  “創新正日益成為南京高品質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在他看來,南京有不循于俗的歷史基因、思想開明的人文基因、和諧共生的自然基因、海納百川的開放基因。目前,南京正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121”戰略,聚力打造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科技産業創新中心“兩大中心”,連續三年召開聚焦“創新名城”建設的新年第一會、制定支持創新的市委一號文,營造一流創新生態系統。

  “百、千、萬、億”四個數字勾勒出南京創新活力圖譜:目前南京累計組建近400家新型研發機構,孵化引進5000多家科技企業;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從1800多家躍升到4680家,平均每天新增市場主體600多家;在南京就業並繳納社保的大學生兩年新增70多萬人;去年全市高新技術産業産值達到1.15萬億元,今年有望突破1.3萬億元。

  合作圖譜體現在“一室、一區、一廊、八鏈”,即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國家級江北新區、紫東科創大走廊,以及積體電路、新能源汽車、醫藥與生命健康、高端軟體、人工智能五大地標産業鏈以及智慧電網、軌道交通、智慧製造裝備三大優勢産業鏈。

  基礎與應用研究“兩條腿走路”

  因疫情影響,大會由“面對面”變成“屏對屏”,很多專家學者不能到達現場,通過“雲端”連線參加大會。疫情之下,“科技創新”話題更熱了。

  “疫情防控阻擊戰,更加彰顯出科技的強大力量。”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説,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國家新一輪科技創新體系佈局中,中科院將江蘇作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重點區域。大會現場,中科院與省政府簽約共建南京麒麟科技城,雙方將聚焦信息與人工智能、生命與生物安全等重點學科領域,推進“信息高鐵試驗設施”“空間天文探測與運控實驗設施”等大科學設施預研建設,將科技城打造成為南京綜合性科學中心核心區、區域創新高地。

  “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應‘兩條腿走路’。”香港大學校長張翔説,基礎研究是創新的源泉,同時也要重視應用研究。大學要重視創新型人才培養,將課堂知識應用到不同的場景,鼓勵創新、創業。

  中國科學院院士、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常進,紫金山實驗室尤肖虎教授分別講述了“千里眼”故事和6G芯故事。在中國首顆天文衛星“悟空號”攻關任務帶動下,南京已初步建成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以暗物質粒子探測為核心的空間天文探測研究基地。紫金山實驗室剛成立就率先啟動了6G移動通信先期研究,為未來6G移動通信邁入更高頻段時代開闢了可行的技術途徑。他們認為,這些都是南京科技工作者沉得下心、重視基礎研究的結果。

  “基礎研究實現突破,才能為産業帶來真正創新性發展。”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魯勇認為,在全球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中,中國通信産業貢獻佔比達34%,位居全球首位,這些成果很大程度得益於基礎研究的創新。華為的基礎研發工作與南京城市創新結下不解之緣,華為“第一大所”南京研究所人員總數目前超過1.15萬人,該所在聲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已廣泛應用於華為手機。

  激活教授與企業家“兩股力”

  與會專家指出,手握創新成果的教授與具備創業精神的企業家,兩者互促互融,是城市創新的兩股重要力量。

  如何有效地激發“兩股力”?南京的思考和實踐是,充分利用在寧53所高校、83萬在校大學生、82位兩院院士、一大批大院大所、國家級研發平臺和高層次人才團隊的科教資源優勢,組建聯通政、産、學、研、金的新型研發機構。鼓勵教授“下海”,人才團隊持大股、市場化運營,是將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優勢的“關鍵一招”。新型研發機構將教授和企業家兩種身份“撮合”、轉化。企業家借助“教授的腦袋”,推進校企融合,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里”,是推動企業持續創新發展的重要“殺手锏”。

  “如果讓我選擇,以前是教授,現在願意做一個教授型企業家,等以後我願意回到大學,做一個企業家教授。”南京大學教授高翔作為創業教授典型,被請到大會現場。兩年前,高翔和他團隊拿出了800萬元現金,成立人源化模型與藥物篩選創新技術研究院,佔股八成。利用自身技術優勢,為客戶提供藥物分析技術服務,公司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

  教授和企業家創新創業,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支持。南京創新投資集團董事長李方毅介紹,該集團以受託管理的50億市級科技創新基金為抓手,專門服務於新型研發機構,直接引導組建+政策引導集聚,形成了約30億的天使基金集群,合作子基金投向新研孵化企業40余家。在國資注入創業項目過程中,南京還積累了一套容錯機制和激勵機制,鼓勵投資者放下思想包袱,最大化支持好項目從“小苗”長成“參天大樹”。(新華日報 記者 李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