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7月起,低保標準提高至945元/月 全市約11萬困難群眾直接受益
每年7月1日都是南京低保“提標”的日子。6月29日,南京日報記者從南京市民政局獲悉,從7月1日起,全市城鄉低保標準由目前的900元/月提高到945元/月。城鄉特困供養對象、困難殘疾人、孤兒、困境兒童等對象的保障標準與低保標準同步提高。此次提標,全市約有11萬困難群眾直接受益。
據了解,南京市從1996年、1997年分別建立城鄉低保制度以來,已經21次提高低保標準,給全市困難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除了低保金外,相關部門還出臺了很多優惠幫扶政策,包括醫療、教育、住房等救助,水電氣、有線電視等費用減免,以及每年底的春節慰問。另外,在物價上漲過快時,還發放物價補貼。根據民政部門提供的數據,每名低保對象每月獲得的優惠減免約達400元以上,也就是説,南京市低保對象實際月人均收入已經達到1300元以上。
“今年疫情期間,考慮到我家的實際困難,政府把我納入低保,每月可以領工資了。”6月29日,南京棲霞區龍潭街道江畔人家社區低保戶李明(化名)開心地對南京日報記者説,“下個月又要漲工資了,真好!”
今年50歲的李明,精神三級殘疾人,家庭收入很不穩定。“我們實施重大疾病人員、一二級重度殘疾人單獨進入最低生活保障,擴大精神、智力三級殘疾人單獨進入最低生活保障覆蓋面,充分發揮社會救助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托底功能。李明就是其中的一位受益者。”棲霞區民政局社會救助科科長向榮介紹。
城鄉低保是社會保障體系的最後一道安全網,在精準扶貧戰略中發揮重要的兜底保障作用。南京日報記者了解到,按照“瞄準特困對象、實行兜底保障、開展精準扶貧、同步建成小康”的工作思路,南京市在充分履行好兜牢民生底線工作職責基礎上,重點對低保家庭、低保邊緣家庭、因病致貧家庭、困難殘疾人等困難群體實施精準扶貧救助,較好地完成了兜底扶貧保障工作。
南京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南京市正著力解決在低保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破除救助資源向低保疊加一元模式,進一步加強支出型和急難型貧困救助,並以政府救助為主,積極引導市場、社會力量參與,拓寬救助資源,形成“政府+專業機構”模式,滿足困難群眾多元化和個性化需求。同時,拓展信息共享比對範圍,開發人臉識別授權,實現申請救助家庭經濟狀況實時核對,實施“先比對,後受理”,網上全程式審批,市域內代辦轉辦,落實“一城通辦”“只需跑一次、無需開證明”“審批下放”等改革要求。(南京日報融媒體記者 馬道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