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2_fororder_農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類”主題微視頻全球網友互動徵集啟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蘇銀行_fororder_江蘇銀行_1200x80
南京國博_fororder_國博bannner4
蘇州古典園林獅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優黃_fororder_沙洲優黃_370x80
首頁 >> 江蘇首頁 >> 創新江蘇 >> 正文

六朝古都的當代文藝表達

2020-07-09 09:38:46    來源:新華日報     責編:路晶森    

  原標題:六朝古都的當代文藝表達—— 聚焦疫情下的2020南京文化藝術節

六朝古都的當代文藝表達

抗疫話劇《飛向春天的鴿子》首演。林琨 攝

六朝古都的當代文藝表達

公交車上速寫小康南京。

六朝古都的當代文藝表達

熙南裏,尋常巷陌遇見藝術。 方飛 攝

六朝古都的當代文藝表達

遇見夜金陵,點亮夜生活。

六朝古都的當代文藝表達

《紅樓夢》,文學之都的文藝表達。

六朝古都的當代文藝表達

全國首個“5G+VR”沉浸式開幕式。

  “你好,《鴿子》!”“疫情不退,我們不退”“中國加油”……7月7日晚,南京市話劇團原創抗“疫”大劇《飛向春天的鴿子》在江蘇大劇院首演,“一隻鴿子”見證了南京、武漢兩地許多感人的小人物小故事,見證了人性的平凡與偉大,也見證了這個國家在災難面前不屈的精神。為這部抗“疫”大戲和2020年南京文化藝術節重點劇目,鐘南山特意發來寄語:“疫情無情,人間有情”。劇院門口的心聲墻上,南京觀眾紛紛送上祝福。

  藝術節對一座城市來説,是一張生動鮮活的文化名片。然而疫情之下,怎樣兼顧防“疫”和滿足公眾多元化文化需求?如何用文藝點亮城市精神之光?這個夏天,理念的前瞻和概念的創新,讓正在舉行的2020南京文化藝術節,像“毛細血管”一樣將藝術養分輸送到“美麗古都、創新名城”的城市各個角落,滋養著人們的心靈和生活。

  移動的文藝圖景,融入城市脈動

  家住玄武區的黃女士在“餓了麼”APP上點了一份外賣,在快遞小哥送來的餐盒中,她驚喜地發現了幾張特別文藝的餐巾紙,一張“文藝賦能城市、文藝融入生活”的南京地形圖上,同時附有24個展覽內容,掃掃二維碼就能直接連結到官網,不出家門,就能將正在舉行的2020南京文化藝術節精彩內容盡收眼底。

  10萬張印有南京文化藝術節LOGO的藝術餐巾紙,正在通過小廚娘、大蓉和等餐飲店,以及外賣方式源源不斷地抵達南京市民手中,成為“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最生動的注腳。

  互聯網時代,文藝怎麼玩?在新技術的加持下,可移動的南京文化藝術節被賦予了全新的吸引力。6月19日,南京文化藝術節在位於秦淮河畔的東水關公園開幕。有別於傳統的開幕式,這場開幕式打造了全國首個“5G+VR”沉浸式舞臺。沒有主持人,沒有獨立舞臺,所有演出融入到城市場景中。VR不同於傳統圖片、視頻的體驗感覺,強調的是一種讓觀眾身臨其境的沉浸感。整個藝術節期間,南京移動的營業廳都將成為分會場,除了開幕式,營業廳內的“5G+VR文藝節目體驗區”,給市民帶來更多沉浸式體驗。同時,移動整合全市各美術館、藝術館、博物館的現有資源,利用4K高清技術,增加線上數字化觀展平臺,給市民帶來“超高清”看展的全新體驗。

  豐富城市生活、提高民眾素養、促進藝術創作、助力人才培養……藝術節對一個城市來説,是一次文化能量的集中爆發,而此次在新冠肺炎疫情後期舉辦的2020南京文化藝術節,則以一個城市的探索向外界提供一條“南京路徑”,除了政府的介入,一個城市的文化藝術節應該撬動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更深層次地介入到民眾生活和城市發展當中,無論內容、模式還是承辦主體都呈現出更加多樣化、多元化的趨勢。

  “今天早上我是和媽媽一起乘坐地鐵3號線來到南京南站的,所以我畫了這幅《綠色出行》。”7歲的劉悠然説。6月20日,五六十名熱愛美術的小朋友和藝術家們一起,在4輛公交車上一起完成了速寫“小康南京”的美術作品。盛開的繁花、仰望天空的孩子、巍峨的南京長江大橋……在南京大街小巷穿行的手繪公交車,像一輛輛流動的藝術作品,將藝術創作融入城市脈動,將藝術節真正變成人民的節日。

  “整個南京城好像變成了一個公共藝術展館,走上街頭,隨時與名角兒相遇;逛逛小巷,也許就邂逅了一次歷史文化洗禮。”在南京讀大學的大三學生顧星用時髦的“奧利給”給南京點讚。

  對這屆藝術節的主辦方來説,一個城市的藝術節不再是簡單的幾場活動、一批文藝創作演出的集納呈現,而是嫁接互聯網與新技術,吸引更多的人群參與,在更多的空間呈現,讓人與人,人與時間、空間、自然、城市更多地對話,共同塑造一座城市的氣質。

  “夜金陵+微展覽”,尋常巷陌遇見藝術

  在南京文化藝術節開幕前一個月,主辦方精心策劃的“遇見夜金陵”活動就開始預熱。每個週末,行走在全市的時尚廣場、繁華商圈、城市地標,市民就會偶遇越劇、京劇、雜技、魔術等不同的表演形式。你可以和藝術擦肩而過,也可以選擇駐足互動,沒有劇場與生活的界限,市民的夜生活就這樣被點亮。

  “以往文藝演出要麼是在專業舞臺,要麼是進社區,而這是演藝集團第一次打破鏡框式舞臺演出,打破劇場與生活之間的界限,讓各式演出在人間煙火氣的地方流動,融入城市的生活和運轉中。”南京市演藝集團總經理李曉龍説,期望精彩紛呈的“遇見夜金陵”能為城市帶來經濟、社會、人文等多重價值,從而為市民、遊客提供煥然一新的體驗,延長停留時間,促進更多消費。

  不是只在劇場演出的才叫藝術節。隨著文化消費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藝術節的內涵和外延正在發生著改變,一場正在南京東、南、西、北開展的集納式展覽,創新的策展形式背後,是對本土文化傳統的深度挖掘,同時體現了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的嶄新理念。

  伴隨著南京城的成長與發展,由南京藝術工作者創設的各類小藝術館、個人藝術工作室、微展館星羅棋佈。作為藝術節的重要內容,著名設計師陳衛新將分佈在城市各個角落的小而美展覽,像珍珠一樣串聯起來,策劃了讓人耳目一新的“見微知著——南京新文藝24+城市微展”,它們分別是以頤和路公館區為代表的城北線,以歷史文化街區老門東、熙南裏為代表的城南線,體現南京新步伐、新風貌、新文藝的奧體新區,以及建設中的經濟文化發展新區江寧區等4條展線。

  “南京城就是一張鞋拔子臉,當時城墻外都是農田;南京曾經有2000多個湖泊池塘;從下關到雨花臺,橫穿主城有條鐵路……”在荷蘭大使館舊址舉辦的“城市百年地圖展”中,展出的十多幅老地圖均為陳衛新的個人收藏,他説,地圖是濃縮的城市發展史,城市變遷的細節會在不同時期的地圖當中得到呈現。

  在位於城南大板巷的寬度美術館,書法展是按照崑曲的唱詞展出的。金陵甘氏家族癡迷京昆,而著名的甘家大院就在美術館旁邊,地域的關聯,讓展覽別有新意。

  柴門茶館、鳳凰雲書坊24小時書店、見微館、三余書店、錦上藝術館、藝林同心藝術館……在陳衛新看來,首批入選24家展館的這些微展,正如南京的24小時,分佈在南京的各個角落,讓人們隨時隨地能遇見藝術,享受藝術。

  從白天到夜晚,從宏大到微觀,南京文化藝術節正放下身段,破除藝術和生活的門檻,不斷開掘城市的文化內涵,將藝術養分輸送到各個角落,滿足人們對文化多樣性的需求。

  將散落的城市微展組群,好處很多。它可以緩解這些小型藝術空間的生存壓力,可以滿足人們在大的美術館沒法實現的需求,比如參觀時間上,有的展廳能延續到晚上9點才關門。家門口的藝術館互動起來也更便利,買完菜回家把籃子放下就能去看展,接孩子放學路上順便就去接觸了藝術。

  正如陳衛新的朋友圈留言:“一座文化城市的文藝表達並不一定在於宏大的建築、巨幅的海報,也可以就在你身邊的尋常街巷裏。”

  文學之都,打造文藝新生態

  2020南京文化藝術節開幕4天后,2020南京創新周拉開帷幕。當創新日益成為南京高品質發展的主要驅動力,藝術節也以獨特的方式回應著時代的命題。

  南京市歌舞劇院的舞蹈演員在江寧佘村、南京眼步行橋跳起了《祈盼》,展現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美好景象;南京民族樂團演奏家于東波在大報恩寺吹奏起有著9000年曆史的賈湖骨龠;“白玉蘭”獎得主、越劇團青年小生李曉旭在烏衣巷口唱起了《烏衣巷》;橫溪街道石塘竹海、七仙大福村、山景社區,都成了雜技集錦《豐收》的拍攝地……在傳統的三面舞台中,面向觀眾的一面虛擬的墻壁被稱為“第四面墻”,它是觀眾和演員、現實和虛擬之間的界限。當旅遊景點、城市客廳、美麗鄉村和人文地標都變成了演出場域,2020南京文化藝術節打破了“第四面墻”,迎來了更廣闊的天地。

  作為世界“文學之都”,南京如何將得天獨厚的文學資源轉化為當代表達,通過文藝的形式走進現代人的心靈?

  藝術節期間,除了根據《紅樓夢》《桃花扇》《烏衣巷》等經典名著改編的優秀劇目進行了線上線下展演外,還舉辦文學之都和戲劇創作等多場高峰論壇,為打造健康的南京文藝生態出謀劃策。據悉,即將舉辦的小劇場專題論壇,邀請全國知名的學者、專家、業內人士以及南京的劇團青年創作者、南京小劇場負責人等,針對小劇場在國際和國內的現狀、未來前景、發展規劃以及跨行業的融合與探索展開專題討論,並將討論成果首發《南京小劇場建設諮詢白皮書》。

  “我們要做戲劇的單一行業,就要把整個産業鏈打通,從上游到下游,從製作生産到巡演經紀、社群維護,再到青年戲劇人的培養,這個生態系統需要自己能形成一個相對的閉環。”在藍色天際創始人吳瑋瑋看來,南京有小劇場的優良傳統,今天小劇場的發展和繁榮,並不是一場一店的問題,需要系統建設,它是推動整個城市文藝生態更好發展的最佳推手。

  “如果萬花筒裏只有兩三片花,那我們變出來的圖案非常有限;紙片越多,變化的可能性越多。”作家周曉楓如此定義文藝和城市的關係。正因為城市有足夠遼闊的時空、足夠深厚的土壤、足夠豐富的營養,才能支撐更好的文藝創作。

  將城市背後深厚的歷史文化連接當下,以極富想像與創新的表現手法展現出來,2020南京文化藝術節,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時代的切面,讓文藝滋養城市,引領風尚,讓藝術節真正成為新時代人民的節日。(新華日報 記者 陳潔)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