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運河三千里 最憶清江浦—— 淮安市清江浦區創成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6月18日,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官網就第二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進行公示,其中淮安市的清江浦區名列其中,與南京玄武區、無錫濱湖區、蘇州姑蘇區等地一同入選。
清江浦位於三千里運河黃金分割線上,是大運河文化帶融南匯北的中心節點。得名于1415年開埠的清江浦,明清鼎盛時期與揚州、蘇州、杭州並稱運河沿線“四大都市”。“南船北馬古都頭,大河奔流載鹽舟。酒酣夜泊淮陰市,月照高樓一曲歌”。歷史上,多少帝王將相、名人雅士在清江浦舍舟登岸,踏歌而來。談及歷史記憶中的清江浦,明代詩人方尚祖的一句“最是襟喉南北處,關梁日夜駛洪流”道盡了這裡優越的地理條件。
如今,清江浦區不僅是淮安的唯一主城核心區,還是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創新創業百強區、投資潛力百強區。作為古典與現代、城市與鄉村文旅融合的絕佳地,清江浦區先後獲得國家生態示範區、國家平安建設先行區、全國法治建設先行區等榮譽。2016年11月,清江浦區入列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
自創建以來,淮安市清江浦區始終堅持黨政統籌高位推進,把全域旅遊作為推動産業轉型、提升城市品質、增進民生福祉的戰略選擇,以高品質發展為導向,全力補足短板,促使優勢更優,圍繞“一核兩區兩帶”的全域旅遊佈局,以水為魂、以文為脈、以古為蘊,走出了一條以復興運河文化為主線的“文旅融合型”全域旅遊創建樣本,順利通過省文旅廳第二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
歷史底蘊深厚 千年運河孕育清江浦文旅明珠
一座清江浦,半部運河史。清江浦,對於很多淮安人來説是一個有著厚重歷史感的名字,而事實上,這個名字並非局限于景區範圍內。在淮安人的心目中,它就是淮安的古稱,它代表著淮安這座城市在古時最繁華的一段時期。而依託運河的繁盛,清江浦淮揚菜飄香千年,王瑤卿、周信芳、郎靜山等名家輩出,清晏園、楚秀園、清江大閘等一批運河水利遺産熠熠生輝,獨特的運河文化和人文底蘊為發展全域旅遊奠定了堅實基礎,提供了優勢資源。
清江浦區文化底蘊深厚,600餘年的漫漫歷史為其孕育了獨特的紅色文化、漕運文化、河工文化、戲曲文化、美食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擁有“四水環繞”“五水穿城”的優質生態的清江浦區資源稟賦優越,2014年大運河成功入圍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淮安市上榜的申遺點有一半在清江浦境內。全區現擁有4A級以上景點3家,省四星級鄉村旅遊點1家,省自駕遊基地1個,文化遺産點133處,國家和省級文保單位10處,高等級景區數量、品質位居蘇北同類城區前列。
不僅如此,完善的功能配套也為清江浦區真正實現全域旅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公鐵水空立體交通連接四方,京滬等5條高速境內交匯,距離淮安漣水機場半小時車程、到高鐵東站15分鐘;擁有淮海中心商業區、水渡口中央商務區“兩大核心商圈”,集聚了全市最優質的教育資源、醫療衛生資源、公共服務資源,為全域旅遊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實現全方位佈局 構建全域旅遊清江浦模式
近年來,清江浦區始終緊緊圍繞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持續放大獨特的資源稟賦,以三鏈聯動、三心匯聚、五係融合為重點,著力構建全域旅遊清江浦模式。主要在三方面發力:
堅持系統化思維,推動全域旅遊與區域發展相統一。這需要把清江浦全域作為一個“大景區”來把握,高標準編制清江浦區全域旅遊發展規劃,突出以水為魂、以文為脈、以古為蘊,打造“文化體驗+生態觀光+美食購物+休閒度假”的綜合功能體系;此外,圍繞裏運河、分淮入沂二河段、淮河入海水道、大運河淮安段“四水一環”,串聯起清晏園、清江浦記憶館、清江浦樓、中國漕運城等重點景區,以及散佈其間的名人故居、名勝古跡、宗教遺跡、古巷民居,把分散的旅遊資源和景區景點串成線、集成團、連成片,著力打造運河區域領先、國內一流的運河旅遊度假目的地。
堅持項目化推進,推動全域旅遊與文旅産業相融合。以投資超200億元的文旅集聚區為龍頭,緊扣“歷史風貌區、文化創意區、民俗傳承區、旅遊休閒區、特色商業區”定位,聯動推進閱讀中心、禦碼頭運河文化中心等“三中心兩街區”項目,著力打造千里運河的璀璨明珠;聚焦“農業+旅遊”,突出抓好投資超60億元的運都春曉田園綜合體這一省重大文旅項目,積極開發鄉村休閒度假、生態農業觀光、生態遊憩、民俗風情體驗等旅遊産品,打造鄉村特色旅遊品牌;依託清江浦“五河七岸”的生態優勢,整合裏運河文化長廊、古淮河國家濕地公園、分淮入沂二河段風光帶、柳樹灣濕地公園等景點景區,深度開發運河文化遊、紅色教育遊、生態休閒遊、淮揚美食遊等精品旅遊線路,持續提升生態休閒遊的檔次和水準。
堅持多維度提升,推動全域旅遊與優化服務相促進。立足主城區淮安旅遊“第一站”的優勢,高標準建設集旅遊集散、旅遊諮詢、旅遊交通、旅遊休閒、旅遊購物、智慧服務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全域旅遊集散中心,融入全域旅遊資訊查詢、旅創産品展銷等功能,開通景區景點間旅遊直通車,組織散客旅遊路線,構建快捷、迅速、高水準、全方位的現代化旅遊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全域旅遊大數據平臺,開發了全市首家文旅一體的移動互聯服務APP“清江浦文旅雲”,加大景區、車站及周邊等重點區域基礎設施投入力度,著力完善中高檔酒店休閒驛站、停車場、公共廁所等公共服務設施,有效提升了遊客的服務體驗;完善旅遊綜合執法體系,將公安、城管、市場監管等專屬職能融入旅遊市場秩序整治,定期開展明查暗訪,及時處理投訴糾紛,大力整治各種不文明旅遊頑疾陋習,凈化旅遊市場環境,著力打造更加安全舒適的旅遊環境。
創新驅動發展 為清江浦實現全域旅遊保駕護航
創新對於清江浦實現全域旅遊意義非凡,這像是為其發展開了加速器,助力清江浦區快速佔據技術高地,牢牢把握民心。
一是體制機制的創新。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發展理念,打破市、區兩級體制機制的限制,建立了“一廊六園”的聯席會議制度,探索推動成立旅遊聯盟,進一步整合區域各方資源,建立景區景點管理運行綜合協調機制,有效解決了文廟片區改造、古淮河景區4A提升等問題,提升了全域旅遊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二是品牌行銷的創新。打破傳統“以景點為中心”的宣傳推廣模式,堅持“全域化市場,一體化行銷”,將旅遊産品行銷與目的地推廣相結合,精心策劃舉辦春季清江浦廟會暨百花節、夏季清江浦大運河文化節、秋季王瑤卿戲曲藝術節、冬季運河馬拉松賽等“運河文化季”系列活動,打造了“賞運河美景、品淮揚美食、練摜蛋神技”系列旅遊品牌,運河文化的傳播力、知名度持續攀升。
三是創建理念的創新。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持續完善各類公共設施、道路、景觀、交通載具等基礎配套服務,組織文明旅遊志願服務進社區活動,廣泛開展文明旅遊宣傳,推動文明旅遊成為身邊最美的風景,以實實在在的創建成效,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與參與。
運河三千里,最憶清江浦。清江浦區為旅遊愛好者們傾心打造了一個集文化體驗、生態觀光、美食購物、休閒度假為一體的全域旅遊示範區,讓更多人走近清江浦,感受“南船北馬”的獨特風韻和“融南匯北”的人文氣息。
對於今天的清江浦區而言,旅遊業已成為該區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引擎。而發展全域旅遊讓清江浦區不僅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更實現了城市功能與城市形象的“雙突破”。在清江浦的時代圖景裏在一代又一代清江浦人的努力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區域的文化復興,更看到了一座城市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