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2_fororder_農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類”主題微視頻全球網友互動徵集啟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蘇銀行_fororder_江蘇銀行_1200x80
南京國博_fororder_國博bannner4
蘇州古典園林獅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優黃_fororder_沙洲優黃_370x80
首頁 >> 江蘇首頁 >> 創新江蘇 >> 正文

扮靚“水韻江蘇” 釋放生態紅利

2020-07-14 10:10:02    來源:新華日報     責編:路晶森    

  原標題:扮靚“水韻江蘇”,釋放生態紅利

  歷時15年耗資2000萬,姑蘇城內,600多米的中張家巷河迎來“重生”。60年前,填埋河道變成街巷;而今,拆房挖路為河讓道。一條河,見證城市蝶變,留住生態“底色”。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品質是關鍵。”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快生態治理步伐,在江蘇,一系列創新舉措盡顯水韻江蘇的靈動豐饒,也讓百姓收穫更多生態紅利。

  打通斷頭河 護好“門前水”

  雨過天晴,南通市清源廣場,田嵩山和愛人帶著4歲的女兒前來散步遊玩。清澈的城山河緩緩流過,臨水的大石頭下,4歲的田詩言摸出幾個螺螄,很興奮。田嵩山也有些意外:“門前小河裏摸螺螄、抓小魚,這是我們小時候住在農村的經歷。以前還感慨,現在的孩子怕是沒機會體驗了,真沒想到家門口的小公園還能有這種‘福利’。”

  32歲的田嵩山是新南通人,2016年初到南通時就住在清源廣場附近。但那時,“清源廣場無清源”,城山河的水又黑又臭,周圍居民都繞道走。

  2018年起,南通在全域8000多平方公里範圍內實施區域治水工程,用8個月時間,拆除了100多處影響水體流動的壩頭壩埂,疏浚了51條河道,打通了主城區的44條斷頭河。今年6月的監測數據顯示,南通主城區的所有河道水質均優於Ⅲ類水。

  “住在長江邊,我們不能讓黑臭水流到母親河裏去。”南通市水利局局長吳曉春説。這一次,南通改變了“一河一治”的傳統模式,把全市河道作為一個整體,以“系統化思維、片區化治理、精準化調度”的思路推進,具體操作時則實行“一河一策”式治理。

  以灰堆壩閘改造項目為例。該項目新建了補水泵站,利用清源廣場泵站進水通道,向城山河補水,擴大了城山河的清水流量,改善了城山河的水質。得益於這一工程,田嵩山看到了童年記憶中的“門前水”。

  “江海河湖”俱全的江蘇,六分之一面積為水域。水如同江蘇的“血液”,為這片土地源源不斷地提供養分。治水、護水、興水,讓江蘇的“血液”奔騰起來。2019年,全省104個國考斷面優Ⅲ比例達77.9%、同比提高8.7個百分點,國考省考斷面和主要入江支流斷面全部消除劣Ⅴ類,長江、淮河等重點流域水質明顯改善,13個設區市及太湖流域縣(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近岸海域優良海水面積佔比提高41.2個百分點。

  美景有“錢景” 蛙聲能賣錢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在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楊灣村西巷村,詩句中閒適怡然的夏日生活,儼然就是當下。

  西巷村是楊灣村12個自然村之一,村民只有200余人。“之前有專家專門調研過,村裏有61種青蛙,很多稀有品種這裡都有,因此被稱作‘青蛙村’。”西巷村村委委員徐吉説,青蛙多,説明生態好,這是村裏最寶貴的資源。2014年起,村裏抓住“青蛙”IP大力發展生態旅遊,並請來專業團隊量身設計,角角落落隨處可見青蛙元素。

  “沒想到,城裏人專門來村裏,就為聽蛙聲。”64歲的村民李衛芳一面笑一面熱情地招呼遊客。“青蛙村”走紅之後,李衛芳把家裏兩棟市口好的房子流轉給村裏,開發精品民宿,每年租金5萬元。她搬回老宅住,每天到村裏的民宿上班,一年工資3萬多元。再加上隨著遊客越來越多,家門口的農副産品賣得也火,這一項,每年又有4萬多元進賬。

  而在這之前,李衛芳和西巷村的絕大多數村民一樣,以種植茶葉、枇杷、楊梅等農副産品為生。“當時村裏還是泥路,進出不便,很少有外人來。我們只能一筐一筐地把茶葉、水果背到鎮上,賣給批發商。”李衛芳説,那時很辛苦,一年收入只有3萬元左右。

  “這五六年間收入翻一番,這在村裏都是普遍現象了,一年多賺10多萬元的也有。”徐吉説。2020年端午假期,儘管受到疫情影響,村裏平均每天接待遊客仍超1500人次,3天帶動消費超過15萬元。到西巷村“聽取蛙聲一片”,成了周邊城裏人流行的度假方式。

  把美景變“錢景”,江蘇人蹚出一條生態致富路:揚州甘泉鎮,千畝櫻花既好看又好吃,煙花三月遊客紛至遝來;連雲港黑林鎮,借力大吳山串聯起16座水庫和3萬畝果園,打造出環形綠色農業觀光線路;常州溧陽,“1號公路”途經220多個鄉村旅遊景點,沿線村落坐享生態“紅利”……

  “銹帶”變“秀帶” 臨江見水又親水

  “被稱作‘鳥中大熊貓’的震旦鴉雀在張家港‘定居’啦!”最近,一則喜人的消息刷屏了港城人的朋友圈。近兩個月,已有多名網友觀測到,這種對生態環境要求極高的小鳥,在銷聲匿跡多年之後,頻頻出現在張家港灣的沿江蘆葦濕地中。

  “這個實例説明,港城沿江生態環境正變得越來越好。”張家港市住建局園林處主任陸洪鑫説。浩瀚的長江在張家港拐過最後一道彎後,奔騰涌向大海,依託這一獨特的區位優勢,張家港大力發展臨港産業,從“窮沙洲”變身“明星城”。但在産業快速崛起的過程中,過度無序開發等問題也為臨江居民帶來了“臨江難見江、近水難親水”的痛。2019年9月,張家港啟動總投資37.6億元的“張家港灣”生態提升工程,以密集舉措改造江堤、清理船廠、修繕道路、增加綠化……致力於打造“最美江灘”“最美江灣”“最美江堤”“最美江村”。

  沿著長江順流而下,在南通狼山,一場“産業退、港口移、城市進、生態保”的行動已然打響。2017年初,南通啟動實施五山及濱江片區生態修復保護工程,將五山地區沿江生産型岸線調整為生態生活型岸線,“工業銹帶”悄然變成“生活秀帶”。

  “五山地區原先是南通老港區,被高能耗貨運碼頭、‘散亂污’企業佔據,揚塵、噪聲等污染嚴重,居民苦不堪言。”南通市狼山旅遊度假區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邵文建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經濟發展不能犧牲生態。3年間,該片區已關停“散亂污”企業203家,拆遷2508戶、面積150萬平方米,清理整治“小雜船”162條(戶),修復騰出沿江岸線5.5公里,新增森林面積6平方公里。(新華日報 記者 孟 旭 韓 雷 陸 威 方 達)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