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市沈北新區:提品質 增福祉 塑文明
2020-07-20 15:20:34來源:瀋陽日報編輯:王偉嘉責編:馮鈺穎

瀋陽市沈北新區:提品質 增福祉 塑文明

  今日101國道。

瀋陽市沈北新區:提品質 增福祉 塑文明

瀋陽市沈北新區:提品質 增福祉 塑文明

瀋陽市沈北新區:提品質 增福祉 塑文明

  虎石臺街道 墻畫文明

瀋陽市沈北新區:提品質 增福祉 塑文明

  遛狗的市民,越來越文明。

瀋陽市沈北新區:提品質 增福祉 塑文明

  車棚改造後讓停車成為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瀋陽市沈北新區:提品質 增福祉 塑文明

 淺水灣小區 

 

改造前後

瀋陽市沈北新區:提品質 增福祉 塑文明

改造前後 

 

101國道局部

瀋陽市沈北新區:提品質 增福祉 塑文明

  國道路邊鮮花盛開,城鄉接合部的環境變美了。

  沈北新區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以“創城促振興、創建惠民生”為宗旨,將城鄉接合部(城中村)確定為專項整治重點區域,精心規劃、鉅資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強化長效管理、提升創城氛圍,實現城鄉接合部設施齊全、交通順暢、功能完善、環境優美。

  統籌設計 創出品質 讓“利”於民

  沈北新區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列為全區頭號民生工程,以創城為核心編制城建計劃。區財政不設上限舍得投入,在前期累計投入5.76億元,完善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城鄉道路基礎上,今年又全額投入資金5580萬元,對13條道路、3條城市出口路(沿線)、8個城鄉接合部(城中村)片區進行整治提升。

  建管並舉 創出福祉 讓“惠”於民

  將城鄉接合部整治提升與改善民生福祉充分結合起來,採取工程類和管理類兩項措施,解決城鄉接合部長效管理問題,確保點位問題不反彈。

  道路、交通、綠化美化等基礎設施得到整體提升,投入1200萬元建成了一批與群眾生活最直接相關的惠民項目。改造了新城子街道文化廣場,深受群眾好評;實施興隆臺街道家屬樓及大雜院改造工程,108戶居民的家園變得乾淨、有序、優美;在蒲河大集、全勝路口等城鄉接合部地帶新建停車場,新增1500余個停車位,緩解了停車難問題。

  內外雙修 創出文明 讓“便”於民

  沈北新區讓處於城鄉接合部的國檢點位整潔靚麗,也讓背街小巷、城中村、老舊社區、集貿市場、鐵路沿線周邊等“隱秘的角落”乾淨敞亮。

  新城子城鄉接合部片區的杭州西路與金星街交匯處,基礎設施長期無人維護,道路年久失修,車輛亂停亂放。周邊環境臟亂差,群眾意見較大。區財政投入150萬元資金,新鋪瀝青路面1.2萬平方米,修復了排水設施,設置了綠化帶,施劃了停車位,還為小區引進保障型物業實現了封閉管理,周邊商業氛圍也得到很大提升,廣大居民生活更加安全、舒適、便利。

  創建與發展結合 創出新城 讓“富”於民

  沈北新區堅持創城與做優發展空間、提升區域吸引力有機融合起來,注重長遠規劃,解決根本性問題,創出文明新城區。

  清水臺街道長期存在廣場、綠地、公園等文體活動設施不足,居民小區環境老舊,商業經營秩序亂等問題。緊密結合創城工作,沈北新區以吸引人口入駐為切入點,加速推動棚改建設,改善人居環境。投資1.5億元對基礎設施進行了提升改造,實施了綠化亮化污水治理等工程,修建街路5條、17公里;計劃投資5000萬元的“長河公園”項目正在進行挂網招標,近日將進場施工。這些舉措將加速清水臺地區的轉型發展,提高該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居民的富裕程度。

  有溫度的文明創建 讓城市有愛更有活力

  內心的認同才能自覺地踐行,春風化雨才能潤物無聲。如何讓廣大群眾在創城文明行動中變“被動跟隨”到“主動參與”?沈北新區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省試點的組織優勢,不斷放大新區打造的“小紅星”志願者的品牌效應,調動市民群眾參與創城的熱情,組織小紅星志願服務,開展“黨員奉獻日”“清潔瀋陽日”“志願服務大集”等志願服務活動3000余次,惠及群眾20余萬人次。組織文明共建活動,成立市民文明巡防團、文明勸導團,開通“市民隨手拍”微信公號,開辦“創城新聞眼”電視專欄,熱心群眾用“微視角”曝光不文明行為,化解不和諧矛盾,文明的正能量不斷匯聚、傳遞。

  以“小”民約撬動社會“大”協同的農村基層治理更是沈北新區全國試點的創建亮點。創城工作開展以來,凝聚村民共同價值觀的村規民約在創城中發揮出更加亮眼的作用。全區87個涉農社區從發動村民自行修訂村規民約做起,規範村民行為。以前,村內環境差,村路兩側堆積柴草垛、糞堆、亂扔的垃圾。東拉拉村修訂出十條村規民約,特別將環境治理“三個自覺”寫進了村規民約:“自覺遵守生活垃圾定點定時存放”——每天早8點扔進指定地點,由清潔員統一收集;“自覺維護村內環境,保持房前屋後乾淨整潔”——柴草垛進院、堆放整齊,家禽家畜不得散養;“自覺愛護村裏公共財物——愛護健身器材和其他公共財物。”

  一條條符合民情民意的村規民約,展示了鄉村文明的新風尚。(記者 李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