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雲南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雲南自貿區
雙向賦能合力促進共同富裕 更好造福滬滇兩地人民
2022-12-12 09:29:39來源:雲南日報編輯:張科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陳吉寧率上海市代表團在滇考察交流時提出 合力促進共同富裕 更好造福兩地人民 王寧陪同 蔣卓慶參加

  滬滇情深、再續新篇。12月9日至10日,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率領的上海市代表團在雲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寧陪同下,深入怒江、保山等州市,實地了解上海助力雲南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最新進展。陳吉寧説,對口支援雲南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新征程新起點上,上海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的二十大部署要求,勇挑重擔、真抓實幹,用心用情、接續奮鬥,以務實協作、雙向賦能推動兩地高品質發展,合力促進共同富裕,更好造福兩地人民。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蔣卓慶參加相關活動。

  黨的二十大對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一系列新部署。在助力雲南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同時,滬滇兩地以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工作為契機,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9日下午,上海市代表團一下飛機便前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到怒江減貧交流中心詳細了解怒江打贏深度貧困脫貧攻堅戰的不凡歷程。陳吉寧説,獨龍族等直過民族整族脫貧,是我國脫貧攻堅創造人間奇跡的一個縮影,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産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令人震撼、深受教育。我們要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保持幫扶政策措施的連續性、穩定性,著力增強對口協作地區內生發展動力,攜手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讓當地老百姓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教育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得益於上海“組團式”幫扶,瀘水市第一中學的教育教學水準持續提升。陳吉寧察看現場教學情況,與教師代表親切交流。他説,培養一名學生,改變一個家庭。要結合幫扶學校和學生特點,積極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教學模式,不斷提升組團式幫扶質效,留下帶不走的人才隊伍。要進一步拓展渠道、創新方式,推動兩地教師深化學習互鑒,更好引導當地學生開闊視野、樹立自信,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貢獻。

  産業幫扶是對口協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瀘水市的雲南全都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企業以“工廠就是學校、車間就是課堂”為理念,帶動當地農民就業、輻射周邊農民增收,陳吉寧説,要更好依託當地資源稟賦,做強特色産業、打造特色品牌,在壯大産業中帶動更多就業,在提升“造血”能力上下更大功夫,切實激發當地群眾的內生動力,依靠勤勞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生活。在保山市比頓咖啡産業文化園,陳吉寧聽取滬滇合作助力園區文旅融合發展有關工作,了解咖啡産業鏈上下游聯動延伸情況。他説,要把上海的市場優勢、平臺優勢、技術優勢與雲南的生態資源優勢更加緊密結合起來,高水準發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特色農業,在改造産業鏈、打通流通鏈、提升價值鏈上不斷取得新成效,打造精品農業、品牌農業,更好提升市場競爭力和品牌美譽度。在騰衝市鵬騰牧場,陳吉寧聽取牧場運營管理、吸納就業、助農增收等情況介紹。他説,對口協作既要搭建政府平臺,也要用好市場機制,鼓勵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加快探索形成互利共贏的新模式新機制,有效帶動脫貧地區産業發展壯大。

  讓群眾過上好日子,是滬滇對口協作的共同目標。在上海對口幫扶下,保山市隆陽區潞江鎮新寨村積極探索“村委會+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家家戶戶種植咖啡,新建了咖啡初加工廠,實施了村莊風貌改造提升工程。陳吉寧一路察看村容村貌,與村民深入交流,為鄉親們生活狀況不斷改善感到高興。他説,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打贏了脫貧攻堅戰。鄉親們脫貧只是邁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上海要全力以赴把對口協作各項任務實施好推進好,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攜手促進共同富裕作出新的貢獻。陳吉寧叮囑上海援滇幹部要持續關心好脫貧戶家庭,多走村入戶,了解群眾需求,辦好為民實事。他鼓勵脫貧戶家庭要樹立信心,“有黨委政府關心,自己努力、大家幫忙,今後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在騰衝市清水鄉司莫拉佤族村,陳吉寧了解佤族歷史傳承,聽取騰衝市鄉村振興情況介紹。他説,對口協作成效如何,人民群眾最有發言權。要更好回應他們的關心關切,推動幫扶工作不斷拓面、提質、增效,讓老百姓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讓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上海市領導諸葛宇傑、朱芝松、彭沉雷,雲南省領導李剛、邱江、張太原、王顯剛參加相關活動。(解放日報記者 張駿 雲南日報記者 楊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