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偷改數據影響惡劣 今後將嚴懲

2016-11-23 10:46:05|來源:西部網|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一些突出環境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在11月22日召開的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30次會議上,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前進説。當天,吳前進代表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向大會作了關於《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情況的報告。

  10月中下旬,省人大常委會組成3個執法檢查組,由副主任安東、吳前進、李金柱分別帶隊,赴6市的24個縣區開展了《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召開了12次市級和基層群眾座談會,對76家企業和單位進行了明查暗訪。吳前進表示,檢查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的環境問題。

  一是大氣污染防治形勢依然嚴峻。重點污染源治理力度不夠,有的煉焦企業長期超標排放,有的熱電企業脫硫脫硝升級改造沒有完成,淘汰黃標車、拆改小鍋爐、抑制建築揚塵、散煤禁燒、嚴控煤質等工作仍不到位,西安市年散煤燃燒量仍有120萬噸。大氣污染監測數據存在造假現象,長安區環境監測站給空氣採樣器戴“口罩”,偷改監測數據,被國家環保部查處,在全國造成了惡劣影響。今年前三季度西安市空氣良好天數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在全國74個城市空氣品質排名中位列倒數第10位。10月1日至11月19日,西安市空氣優良天數僅4天,重度以上污染天數達10天,供暖期開始,霧霾治理的難度進一步增大。

  二是渭河、漢江、丹江等流域水質仍有污染。新河、小韋河等渭河支流水質仍然污染,無定河、延河支流部分時段還有劣五類水質,漢丹江沿線部分河道挖石採沙、廢石棄渣隨意傾倒等也對水質造成污染。污水處理設施還存在超排偷排、未驗先投等問題。不少工業園區沒有污水處理設施。11月2日,渭南市因莊裏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未投運、廢水直排被環保部約談。去年省政府開始了新一輪渭河水污染防治鞏固提高三年行動。但新的治理工作還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

  三是秦嶺採石的遺留問題亟待解決。秦嶺北麓採石企業關停後,關中建設所需石料要從河南等地高價購買;當年招商引資的採石企業關停後諸多遺留問題仍未得到解決。秦嶺生態治理恢復進展緩慢,裸露山體依然可見。

  四是農村環境問題較為突出。農村垃圾亂倒、污水直排是個普遍問題。大量農藥和化肥所形成的農業面源污染仍未得到治理。此外,全省現有336座尾礦庫,181家涉重金屬企業,陜北多家化工企業“靠水近城”。尾礦庫滲漏、潰壩以及輸油管道原油泄漏等問題帶來的環境隱患依然存在。

  對此,執法檢查組建議,要加強大氣污染防治監測站(點)管理,堅決打擊數據造假等違法行為;進一步強化政府及相關部門責任,對不履行環保責任或發生重大環境問題的要嚴格問責追責。

  陜西省環保廳廳長王成文在向大會作關於我省貫徹實施《環境保護法》情況的報告中,將暗管排污、非法處置危險廢棄物和有毒物質、不正常運行和使用治污設施、偽造或篡改環境監測數據等行為列為惡意違法行為,提出今後要依法嚴懲。

  交警執法依賴監控多於教育疏導

  陜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金柱在向大會作關於《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省實施辦法執法檢查情況的報告中提到,交警的執法手段能力有待加強,有客觀上縱容違法行為的裁定。

  交警有客觀縱容違法行為的裁定

  機動車和行人及電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行人及電動車駕駛人一方多以“弱者”自居,交警部門為事故便於處理,在裁定事故責任時,大多都裁定由機動車方承擔賠償責任。這不僅不利於執法的公平公正,而且縱容了違法行為。

  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樣做使道交法中以人為本、保護弱者的立法用意在現實中被歪解。以道交法中機動車無過錯責任為例,在機動車與行人發生事故造成傷亡和財産損失的,在交強險賠付後,不足部分機動車方要承擔不超過10%的賠償責任。這本應是在厘清事故責任基礎上的道義補償,但現實中機動車和行人發生交通事故,行人一方多以“弱者”自居,索取更多賠償,交警部門也以事故便於處理的原則傾向於機動車方主動承擔賠償,機動車方也因有保險大多配合事故處理。

  該業內人士稱,這些做法無疑犧牲了法律的公平公正,降低了交管部門法律裁定的公信力,使行人對自身的交通違法行為不以為然,以至在社會上形成了“撞傷不如撞死”的道德困境。對法律本意的歪解,造成了交通參與者對法律的不尊重和對生命的漠視。

  現場教育疏導和執法力度不夠

  李金柱還提到,執法檢查中發現:

  對城市兩輪、三輪電動車、摩托車的生産、流通、銷售等環節的監管和上路行駛運營的監管脫節,導致此類車輛大量駛入城市道路。而且車輛駕駛人多為低收入人群,執法易引發對抗甚至衝突,管理成本和管理難度都很大。

  城市設施建設跟不上城鎮化發展步伐。一是停車位緊張,違章停車現象突出。二是公路路網結構不合理,以及由於道路維修養護、城鄉拆遷改造等缺乏整體規劃,造成道路擁堵,出行困難。

  部分交警對現場執法工作重要性認識不夠,交通違法行為主要依賴監控等技術手段執法,除酒駕、醉駕外,現場教育疏導和執法力度不夠。華記者 杜鵑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