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霾伏”緣何而來 專家眼中的霧霾成因

2016-12-19 08:33:09|來源:三秦都市報|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6省市深陷“霾”籠、40個城市發佈重污染天氣預警、23個城市啟動紅色預警、17個城市發佈橙色預警、機動車單雙號限行……16日至21日期間,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將遭遇長達5天的“十面霾伏”。     

  持續時間之長、污染程度之重,成為今秋來襲霧霾之最。新華社記者就此採訪環保專家,一探究竟。     

  誘因 不利氣象條件“不期而遇”    

  “進入秋冬季,我國北方地區溫度明顯偏高,冷空氣活動明顯偏弱。”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自發説。    

  “這一輪的霧霾之所以持續時間這麼長,與靜風、逆溫、弱南風等不利氣象條件關係密切。”中國環境保護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認為,重污染天氣的出現,主要取決於污染物的排放總量和氣象條件等兩個因素,前者在一段時期內是相對固定的,變數就是大氣條件。    

  主因 區域性燃煤排放增加企業“減産不減污”     

  多位環保專家表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人口多,工業生産和交通運輸集中,進入冬季後整個區域的燃煤採暖污染物排放大幅增加,是12月出現大範圍區域性重污染的根本原因。     

  在啟動應急響應期間,企業通過降低生産負荷、停産、加強污染治理等措施促進大氣污染物“削峰降速”。但記者採訪中發現,由於目前一些行業仍存在環保治理技術及設備與環保標準不完全匹配、技術管理跟不上等問題,一些企業面臨“減産不減污”的尷尬,減産後可能出現治污設施運行不正常、停和開的過程污染物排放不可控等問題。     

  此外,機動車污染也成為我國城市重要空氣污染源之一,尤其是重型車輛污染成為治理難點。    

  抗霾 克服等“風”思維久久為功才有藍天     

  專家認為,單個城市採取應對措施難以達到治污控霾的效果,區域聯防聯控也成當務之急。專家認為,治理霧霾沒有特效藥,需要政府、企業、公民全方位參與和行動,必須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在抗霾過程中應主動積極作為,努力克服“等風來”的惰性思維。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