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戲遇“冷”皮影“熱” 古稀老人守望精神家園

2017-01-12 14:52:01|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演出過程中(王偲瑤 攝)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偲瑤):“賣雜貨嘞,賣雜貨嘞”,伴著一聲聲叫賣,賣雜貨的兒郎成功的吸引了觀眾的注意。這是1月10日在渭南華州國際皮影文化生態園表演的渭南皮影戲《賣雜貨》中的一幕。這一聲聲鄉音唱出的戲文,是很多老一輩人歡樂的記憶。而今,皮影的收藏者多於皮影戲的觀影者,皮影戲的傳承與發展牽動著每位傳承人的心。

  劉華:52年皮影戲演繹史  “創新不能丟掉原有特色”

  《賣雜貨》劇照(王偲瑤 攝)

  劉華今年73歲,穿著紅色的演出服仍舊格外精神。談起皮影戲來,不自覺的嘴角挂著笑。1958年,年僅15歲的劉華考上陜西省戲曲研究院,學習秦腔、迷胡、碗碗腔、板胡、月琴、二胡等的演奏。後來因家庭原因回到家中,幾經輾轉拜師學藝,師從著名的皮影大師潘京樂。

  為營造賣雜貨兒郎抽煙的效果,藝人需要吸一口煙通過管道吹送至螢幕(王偲瑤 攝)

  1974年,劉華參加全國木偶皮影戲調演,獲得了集體二等獎。劉華跟隨潘京樂大師學習長達40多年。1995年,曾經前往台灣、法國、意大利等地表演皮影,“那是真的把渭南皮影傳播到世界各地,”劉華説。提起那些經歷,劉華最開心的是去台灣那次,“那是我第一次去台灣,心情很激動。第一站我們去高雄是陜西同鄉會的同志們接待的我們,當時他們也感覺到十分榮幸。咱們國家皮影種類很多,但是偏偏陜西渭南皮影被帶到台灣演出,他們也十分開心,”講起這些經歷劉華眉飛色舞。“去德國時,我們跨城市趕路要坐飛機,但是由於道具箱子超重無法登機。我印象特別深,那時候中法友好協會會長出面經過協調,後來讓我們順利登機。那邊的協調人並不知道渭南皮影,更沒有看到過這種藝術,但是看到我們箱子上寫著‘中國陜西華縣皮影民間藝術團’幾個字,他立刻説這是國寶,是國寶,”劉華説道。這讓他堅定了皮影戲表演,因為渭南皮影在國際上也是有影響力的藝術。

  渭南皮影戲是“五人忙”,五位“幕後人”各有分工,其中前聲較為重要,“前聲”——生旦凈醜都由他演唱,有時一唱就是8小時,唱的同時還要打大鼓彈;操持月琴者,相當於樂隊的指揮;“扦手”,負責操縱皮影表演;“坐槽”就是坐在最後面的那位,負責打碗碗、擊鐃、敲鑼、打梆子等5件樂器;“上檔”,專司二弦琴、吹嗩吶行當;“下檔”負責吹長號、拉板胡及配合扦手完成需要多個皮影出現的高難度動作。看來這個“五人忙”倒是名副其實。

  劉華説:“我們渭南皮影是一個人能頂好幾個人用,這就是我們的特色。”現在皮影戲的市場不是很樂觀,劉華十分擔憂。他坦言,就傳承這個問題來説,沒有年輕人願意學這個。除了我們有文化斷層以外就是經濟問題。“娃娃們還要生活,就算沒有考上大學的也要學一技之長養活自己。例如廚師、建築工之類的,這樣才能有經濟來源。再者皮影不是一年兩年能夠學會的,堅持下來很難。很多人因此半途而廢,”劉華感嘆道。劉華在團隊的角色是拉板胡,他告訴我們學會這一項技能至少需要一年多,年輕人不喜歡更沒有耐心去學習。

  劉華表示,因為不了解而産生的另一個問題就是觀眾缺失。現在有一些皮影戲班子做出了大膽的創新,將動漫、現代電視劇等進行改編以皮影戲的形式演出,劉華對此很不贊同。“曾經有一年,華州皮影戲團隊和富平皮影表演團隊一起演出。富平的皮影戲團表演的是《猴子撈月亮》、《猴子吃西瓜》等動漫改編的皮影。我們表演的是《劈山救母》,”劉華説:“我至今記憶猶新,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吳雪説看這個動漫皮影戲分不清該皮影戲是湖南的、唐山的還是哈爾濱的。而《劈山救母》一看就知道是陜西的作品”。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方特色不能丟。劉華的初衷並不是不改變不創新的固守傳統,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創新,不能破壞原汁原味的特色。“舉個例子説,你改衣服,你可以為你的上衣加口袋、拉鏈,但是你不能把上衣改成褲子,不能把帽子改到腳下。我們要與時俱進,向前走。但是要走的有原則,不能面目全非,”劉華直言。

  採訪最後,劉華告訴我們,“如果我們這一代人把皮影戲傳承不下去 我們就是罪人。如果從我們這代開始,皮影戲消失了,我們就是千古罪人。”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